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12日 星期日

    文化改革发展成效①

    多彩贵州在创建文化强省中奋进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12日   04 版)

        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发展滞后、文化实力不强、文化形象薄弱的贵州省,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紧紧围绕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这一中心环节,从试点探索到全面提速,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在文化改革的进程中,走到了全国的前头。

        截至2011年底,贵州省已基本完成文化体制改革既定的阶段性任务,实现了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建设一批国有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等五个“基本完成”目标。目前,全省294家需转制的经营性文化单位已有264家完成改革任务,核销事业编制8300余名,剩余30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正在抓紧推进改革,21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初步完成内部机制改革,并不断深化完善。

        在改革中,贵州省坚持行政推动与政策扶持“两手硬”。一方面,通过行政推动不断提升改革执行力——坚持用典型引路抓突破,推动毕节市、安顺市率先深化改革,为推开面上改革发挥了示范作用;推动省广电网络公司率先完成改革,有力推动了省直经营性文化单位加快改革步伐;几年来,贵州省坚持“两周一督办、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年终一督查”,极大增强了各地、各单位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紧迫感和执行力。另一方面,通过政策配套不断增强改革动力——着眼于解决文化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贵州省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有效、保障有力的配套政策,比如凡是完成转企改制的单位都及时兑现税收优惠、直接扶持改革单位用于产业发展的资金超过亿元。

        全省22家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后,发展活力、艺术创作力和市场竞争力都明显增强。

        省杂技团转制后开发精品剧目,在日本演出取得成功,今年又远赴加拿大开展商演;省演出公司转制后与赫章夜郎文工团实施省、县跨区域合作,联袂打造《“多彩贵州”黔印象》,在省外商演广受欢迎;毕节地区整合地县演艺资源组建毕节乌蒙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剧目《滚山珠》不仅参加了2011年中国首届民间艺术节非物质文化展演,还参加了中央七台农民春晚等演出。

        此次文化改革中,贵阳交响乐团的组建无疑是一个亮点,不但提升了贵阳这座城市的文化品位,也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这个乐团从组建到招聘乐手完全实行市场化运作,以民营企业投资为主体,政府提供演出场地、排练场地和一次性购置100万元的乐器,并每年投入200万元购买乐团公益性演出服务,企业投入1000万元资金组建股份制企业。乐团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自主经营管理,以企业化管理模式适应市场需求的运营机制。乐团所有成员实行考核招聘,签约聘用,末位淘汰。乐团成立至今仅短短两年多时间却演出几百场,在业内令人刮目。

        贵州文化改革从始至终都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常委会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理清思路,寻找出路,达成共识:发展文化产业尤其是多民族文化产业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途径,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明确提出“依靠改革创新、建设文化强省、促进历史跨越”的文化建设思路,大力实施“六个一批”文化工程,着力打造大型骨干文化企业,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省政府将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由2010年的2000万元增加至5000万元,并出资2亿元与相关企业共同设立贵州文化产业基金。

        贵州省还出台了《文艺作品高端平台展示奖励办法》,极大地激发了文艺创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幸存日》、《邓恩铭》、《绝地逢生》、《奢香夫人》等20多部影视剧在央视和多家省级卫视播出,“贵州制造”不断闪耀在全国大小荧屏,尤其是《奢香夫人》在央视热播后反响强烈,推动了当地旅游业快速发展。

        在提升贵州文化影响力上,“多彩贵州”是一个不断被强化的文化品牌。近几年来,通过组织举办“多彩贵州”文化系列活动、“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以及“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展”等公益性活动,全力打造了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多彩贵州”文化品牌,一大批优秀人才和优秀作品脱颖而出,一大批旅游工艺精品和民族民间工艺人才涌现。同时,大力推动品牌市场化运作,“多彩贵州”商标实现全面注册,并广泛运用到演艺、博览、网站、动漫、主题公园、酒店等十余个产业。其中,《多彩贵州风》自2005年公演以来,已赴28个大中城市巡演,出访了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持续演出2000余场,观众逾180万人次,2011年演出收入3000余万元。

        本报记者 柳 路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