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故里好人多,慈行善举说不够……和谐社会阳光照,创造美好新清州。” 河北青县举办的2012年春节晚会上,这首《德风浩荡满清州》是主题曲。歌中的“盘古故里”是传说,但“好人多”则是不折不扣的现实。据统计,青县近年来受到国家、省市表彰的道德模范达50多人,“感动中国”候选人、“中华十大慈孝人物”提名奖、“中国好人”、“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不断涌现的道德模范,让“青县好人”成了品牌。
青县的公民道德建设,可以说是十年磨一剑。早在2001年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时,青县县委就提出了“孝敬、友善、诚实、勤俭”的青县人道德标准,县电视台推出了全国第一个专门以道德建设为主题的电视社教类专题栏目《德化人生》,每周一期,以专题形式播放青县的孝子义士、凡人善举。11年间,600多名平民英雄走上电视,几乎每个村庄都有人入选过,这些“百姓明星”每一次出现,对一个村庄、单位都是一个热门话题。
为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众性道德建设组织网络,青县在县乡两级建立公民道德促进会,各村街、社区、企业建立老年道德评议会和青年敬老协会。目前,全县共成立县级道德促进会1个,镇(局)级道德促进会103个,老年道德评议会440个、青年敬老协会270个。同时还成立了青县志愿者总会,下设24个分会、79个志愿者服务队和4个网络志愿者组织。
以《德化人生》为平台,依托公民道德促进会、志愿者总会等群众组织,青县连续多年开展县乡村层层评比、逐级海选、深入挖掘道德模范工作。村街、社区“月评好人”、“季评好人”,年底镇(局)级评出道德模范,县级评出年度“感动青县”道德模范。通过这一系列深入细致的工作,11年来,青县挖掘推出了36年收养17个孤寡老人的好人尹升、24年为170多位孤寡老人养老送终的敬老院长周汝珍、20年从车祸中救死扶伤30人的王俊岗、10年坚持带着母亲谈生意的张强、8年背着残疾同学上学的好少年吕希庆等1300多个孝老敬亲、扶危济困、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等方面的道德典型。
对涌现出的道德典型,青县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宣传,他们将一年一度的县乡村“三干会”变成“群英会”,胸戴红花、手捧奖状的普通百姓、优秀公民成为会议的主角,并通过电视直播让他们家喻户晓、人人敬重。对评选出的“感动青县”道德模范,不仅给予物质重奖,还铭刻在“道德楷模荣誉墙”上,让他们的名字世代传颂、万古流芳。此外,还发动单位、企业、个人成立了“青县好人后援会”,设立了“道德建设公益金”,对困难的道德模范家庭进行帮扶和救助,使好人感受到全社会的温暖和关爱,让“好人有好报”。强力引导使全县上下形成崇尚道德模范、关爱道德模范、争做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医疗、金融等窗口职能部门相继出台对道德模范的优惠扶助政策,企业竞相向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捐款捐物,群众纷纷把道德模范作为崇拜学习的明星偶像。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多年来,青县按照“组织形成体系、平台形成梯次、主体全面覆盖、典型隆重表彰”的思路,持之以恒地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全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社会环境秩序和谐稳定。2011年,一个携6亿元项目的客商考察了附近多个县市,最终落户青县,理由只有一个:青县社会风气好。“社会风气好了,投资环境就好了,经济自然就发展起来了,这是良性循环。”说到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对提升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县委书记李新平欣慰有加,“抓道德建设不吃亏,谁抓谁受益!”近5年来,青县全县财政收入翻了一番半,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跃升超过10个位次。目前,青县已经成为全国最强最大的输油气钢管制造基地、环京津地区最大的针织毛衫生产加工基地、我国北方最大的电子机箱配套加工基地。在前不久首批发布的全国40个“宜居宜业典范城市”中,河北青县榜上有名。
(本报记者 耿建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