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的国家体育馆,2011安踏CCTV体坛风云人物颁奖盛典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国电视体育人十度为中国体育搭建起华彩殿堂,让体育人、传媒人以及一切关注体坛风云故事的人们分享体育人的荣光。
竞技舞台从来就是一个不缺英雄的领域。身处其中者,有的不过是沧海一粟,有的却能掀起滔天巨澜。2011年的中国体坛,中国体育人为我们带来的故事,他们所包含的意味,也远远超出体育层面,他们用各自的方式,参与并推动了中国的体育进程,成为各自项目或领域的骄傲。正是因为他们的非凡表现,2011年中国体坛才会如此绚丽,如此精彩。
榜样的力量雕塑灵魂
本年度体坛风云人物的评选主题是“榜样的力量”。除了辉煌竞技成绩本身的激励作用,更希望各位“风云人物”能够担当起体育明星的社会责任感,在更大范围内发挥榜样的力量。与往年评选有所不同的是,此次组委会希望借“榜样的力量”更清晰地表达价值观——强调体育明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传播健康向上的体育文化,为中国当代的青年人树立榜样。
从孙杨、李娜这两位最佳男女运动员到残疾人体育精神奖得主中国首位攀岩世锦赛残疾人组冠军夏伯渝,他们诠释了榜样的力量,他们表达着体育不仅应该有凯旋的荣耀、失利的沮丧,还应包括不带功利性的向自我、向命运挑战的精神。
赛场之上,尚且不以成败论英雄,赛场之下,体育的“榜样”更应该成为全面发展的典型,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具有良好的社会认知度和美誉度,还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才是社会所期待的榜样,也是体坛风云人物最终期望树立的标杆和典范。是真英雄,就要有所担当。一座座“小金人”承载的,不仅仅是对获奖者过去一年体育成绩的认可,更是对他们日后要以身作则、担当榜样的期盼。
“体坛风云人物”初具品牌效应
十年前,趁体育界和体育媒体各路精英都会聚广州参加九运会之际,中央电视台体育节目中心举行了一个高朋满座的“中国电视体育奖”启动仪式。这项从一开始模仿奥斯卡和劳伦斯奖项而设立的电视体育奖如今已有自身特色,成为中国体育界的一大盛典和至高荣誉,影响力日隆。
十年来,“大体育”思维让“体坛风云人物”为人们全面、深刻地感悟体育的本质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十载春秋,“体坛风云人物”的奖项增减有变,但总体上越来越丰富全面,从偏重于竞技体育尤其是偏重于明星向更全面的体育观转变、向更广阔的体育领域拓展。从开始的“年度残疾人运动员奖”到后来的“年度最佳非奥项目运动员奖”、“年度未名人士体育精神奖”和“年度体坛特别贡献奖”等,一些为中国体育作出过突出贡献的非竞赛明星也成为颁奖盛典上耀眼的“明星”。
评选专业,程序公正让年届十岁的“体坛风云人物”拥有了高认知度。评委荟萃了体育界、新闻界和社会各界的专业人士,每轮评选严格按程序进行,又有独立计票和监票机构普华永道,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评选的公正性、专业性和权威性。
从法律上说,程序公正比结果公正更为重要。也许评选出来的每一个奖项并不能让每一个评委和观众都满意和认可,但这种程序公正却是塑造公信力的前提条件,至少能防止出现不专业、不公正的“低级错误”。这不仅对中国体育界、中国新闻界而且对中国社会都有启示意义。
十年砥砺,品牌初显。中国体育需要“体坛风云人物”,中国观众和体育爱好者也需要这个奖项。再过十年,让我们期待“体坛风云人物”评奖能成为知名品牌和影响力、公信度和忠诚度更高的电视体育奖项。(本报记者 侯珂珂)
新闻链接 2011体坛风云人物评选获奖名单
最佳男运动员奖:孙杨,游泳
最佳女运动员奖:李娜,网球
最佳新人奖:范可新,短道速滑
最佳非奥项目运动员奖:侯逸凡,国际象棋
最佳教练员奖:王海滨,击剑
最佳组合奖:蔡赟/付海峰,羽毛球
最佳团队奖:中国女子排球队
体坛特别贡献奖:杨扬,短道速滑
最佳残疾人体育精神奖:夏伯渝,攀岩选手
未名人士体育精神奖:姚楠,智障儿童教师
评委会大奖:刘翔,田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