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16日 星期一

    文化强市百城行(27)

    集安:向文化遗产要效应

    《 光明日报 》( 2012年01月16日   04 版)
    鸭江太极
    高句丽遗址公园夜景

        ■集安市委书记王爱明: 文化是城市精神的传承,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活力。

        ■集安市市长李东友: 厚重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孕育文化产业市场。

        主持人语

        享誉海内外的“鸭绿江明珠、高句丽故都”集安,从古到今,这座千年边陲名城符号都离不开“文化”。从厚重的历史中走来,“北方生态园”、“山水旅游之城”、“休闲养生之地”已成现代集安的新标签。集安文化产业快速崛起的实践说明,只要大力投入,精心培育,文化遗产、文化遗存也能产生大效益,使文化“软实力”成为拥有文化遗产的城市发展的“硬支撑”。本期光明日报《文化强市百城行》专栏,带您领略吉林省集安市的“风姿”。

        ——栏目主持人 杨 亮

        集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作为高句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425年之久,创造了令人称羡不已的辉煌文明,留下了大量闻名遐迩的历史遗存。集安从一个锁在深山人不识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到如今的世界遗产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生态示范区、中国十大边疆重镇、中国书法之乡、中国人参之乡等殊荣,诠释着集安的文化实力日渐强势。在集安,文化“软实力”,已成经济社会发展“硬道理”。

        “大文化”产业促发展动力

     集安如何创造文化产业奇迹?“集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与现代文明相融合,孕育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广阔市场,形成了多元化经济力量共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集安市市长李东友如是说。

        集安市坚持把“两馆(图书馆、博物馆)三厅”(鸭绿江滨江风貌区、高句丽故宫遗址公园、通沟河生态风情区)文化景区工程等打造成集安的新名片,同时大力发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广场、社区各种舞蹈、秧歌等健身队有数十家达万余人。

        作为历史名城和省唯一的世界遗产地,文化资源优势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集安在党的文化强国政策指引下提出了“文化塑市”的发展战略,专门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集安市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文件,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2011年,集安市全口径文化产业可实现产值11亿元,占GDP的比重达14%,与2006年相比,翻了两番多。

        集安市被列为省级文化改革试点县后,积极探索文化体制改革新路子,向市场求效益成为发展的关键。集安市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全面引入市场机制,使文化产业逐渐走向了市场化运作的道路,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截至目前,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万多人,文化创意企业430余户,并相继推出大型音舞诗画《梦萦高句丽》及大型旅游综艺节目《塞外江南集安行》,已演出200余场次,收入可观,市场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显现。

        此外,集安市着力为文艺创作、影视剧外景地创造条件、营造环境,催生了一批全国知名的影视剧组来集拍摄,《老娘泪》、《耳朵大有福》、《特别通行证》、《绿野艳阳红》、《爱在云端》等央视电视剧、电影享有盛誉。    

        文化成为群众精神食粮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集安市就依托边境城市、旅游城市的特点和优势,建设鸭绿江边境文化长廊5处,省级百镇文化中心辐射工程1处。进入21世纪,又先后建立了滨河体育健身长廊,集图书馆、文化馆、朝鲜族文化馆为一体的市民文化活动中心,集高句丽文物展示、研究、学术交流和保护等功能为一体的文物展示中心。集安高句丽文物展示中心是我国乃至世界唯一的以展示高句丽历史文化为主的专题博物馆。截至目前,全市已形成了文化馆、文化站、村文化室城、乡、村三级文化覆盖服务网络;全市拥有各类群众性社团14个、会员1000余名。几年来,先后举办了建县100周年暨全国政协“三下乡”、中国高句丽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城市文化内涵日趋丰富,高句丽文化注入城市发展之中,先后投入资金上千万元,建设了总面积1800平方米的好太王书法馆、总面积330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等,并筹建了中国书协紫都苑书法创作基地。

        集安将文化与旅游融合,以“申遗”成功为有利契机,规划建设了23个旅游重点项目,总投资30多亿元。新博物馆、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扩建、琉璃洞等项目已投入使用,高句丽王家园林、香洲花园酒店等项目正在建设中。开发了好太王碑雕刻竹简、手工刻纸高句丽二十八代王、高句丽壁画临摹等200多种高句丽文化旅游产品。“香港城一条街”、“烧烤一条街”、“高丽火盆一条街”、“鸭绿江鲤鱼村”等均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牌;目前,集安各种民营企业有千余家。2011年,不足24万人口的集安旅游综合收入实现9.8亿元,与2006年相比,增长了三倍。

        同时,将文化与城市建设相融合,塑造城市独特风格。确定了以突出古城特点,体现江南韵味为总体发展方向,以“黑白灰”为总体色调,以“素淡雅”为总体风格,以“精秀美”为总体目标,全面打造山水文化旅游城市和休闲养生宜居城市的城市发展定位。集安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激发广大群众的商业意识,积极推进全民创业。2011年,全市民营经济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6.2亿元,与2006年相比,增长了三倍。眼下,走“文化塑市”之路,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幸福小城集安,已在全国脱颖而出。

        图片提供:曾 毅

        (本报记者 曾 毅 通讯员 孙小婷 孙 凌)

        专家点评

        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文化学者曹保明:

        集安的文化厚重,高句丽特色文化是世界上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文化遗产。集安的文化发展模式传递着特色文化产业模式的方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