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在俄罗斯传播中国文化过程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其办学的主要特点有哪些?日前记者就上述问题专访了中国驻俄罗斯使馆公使衔教育参赞赵国成。
赵国成介绍说,圣彼得堡大学孔子学院是俄罗斯第一所孔子学院,建于2005年。2010年俄罗斯“汉语年”极大地推动了孔子学院的全面发展。到2011年,全俄共开设了17所孔子学院和4所孔子课堂,分布在全俄的16个城市。
赵国成说,孔子学院是由两国的教育机构共同举办的,惠及两国人民和世代友好事业。孔子学院在中俄之间建立起理解之窗、交流渠道和友谊之桥。
赵国成告诉记者,俄罗斯孔子学院全部设在俄国立大学内,且均有很好的汉语教学基础,师资力量雄厚。俄罗斯大学的教学、行政、财务管理有严格而缜密的制度和流程,孔子学院的日常管理纳入俄罗斯教育和学校的管理体系,保证在管理方面不出漏洞。基于以上原因,俄罗斯所有孔子学院发展得都比较好,管理水平高,已成为所在城市和地区汉语教学的核心机构。各孔子学院还在周边地区的大学和中小学建立教学点,举办的各类汉语教学班和中国文化活动,不仅面向本校学生,更面向当地社会各界。据统计,2011年俄孔子学院举办的各类汉语学习班有600多个,注册学员达1.1万人,各类文化推介活动近400场,参与人员近10万人。
赵国成指出,最近几年,俄罗斯人学习汉语的热情高涨,不断有俄罗斯大中小学找使馆要求帮助他们开设汉语课程。这种现象是两国世代友好的社会基础日益牢固的最好说明。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俄境内已有100多所国立大学开设了汉语课,其中汉语作为第一外语的大学有40多所,学习汉语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有1万多人。中小学汉语教学也在蓬勃发展,仅在莫斯科就有20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学汉语的学生有3000多人。在推动俄汉语教学蓬勃发展方面,孔子学院功不可没。
孔子学院的作用不仅限于汉语教学。孔子学院在主要从事汉语教学的同时,还举办了大量的文化推介活动。在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和“语言年”期间,许多语言文化类项目都以孔子学院为依托。
赵国成认为,俄罗斯孔子学院文化活动的主要特点是贴近青少年,贴近当地民众,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参与者众多。全俄孔子学院的文化活动有包括文化展示,如中国成就图片展、图书展、电影展、音乐展、书画展等;以及文化专题课程和讲座,如《世界遗产在中国》、《养生太极》、《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国饮食》、《孔子与儒家学说》等;有中国文化竞赛,如“汉语桥”中文比赛、“俄罗斯人唱中国歌曲比赛”、“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摄影比赛等;还有节日庆典和文化周综合活动,如春节、元宵、中秋、国庆等节日。
此外,俄罗斯有一大批对中国文化造诣很深的汉学家。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雄厚的汉学研究力量,组织各类学术研讨会,也是俄孔子学院的一大特色。研讨会的举办使俄罗斯青年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如喀山大学孔子学院《俄罗斯与中国:现状与前景》研讨会已连续举办四年。圣彼得堡大学孔子学院2011年举办了《陆游逝世8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远东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据赵国成介绍,充分利用俄媒体加大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宣传是俄罗斯孔子学院的又一特色。阿穆尔州《共青城》月刊向孔子学院约稿,每月刊登介绍中国文化的文章。鞑靼斯坦共和国电视台与孔子学院合作在黄金时段播出《易经》讲座。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每周都为当地电视台提供5分钟的中国文化节目。圣彼得堡大学孔子学院编辑的《孔子学院》俄文杂志不仅介绍全球孔子学院的活动,还撰写和刊出大量介绍中国的文章。
近些年来,俄罗斯各地孔子学院每年都组织双方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夏令营、冬令营,举办双方教师的培训和交流。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两国学生间的交往,极大地拉近了双方的心理和文化距离,建立了深厚友谊,为中俄两国世代友好培养了新一代接班人。
(本报莫斯科1月9日电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杨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