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19日 星期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探索网络文化建设新路子

    《 光明日报 》( 2011年12月19日   07 版)

        小孙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闻网的一名编辑。以前,他的工作只是将稿件上传到学校新闻网相应栏目上,如今,上传新闻仅仅是他工作的第一个环节。他接着还要进一步筛选,将新闻浓缩成140字的内容上传到学校官方微博,同时,变成“个人状态”发布到西电人人网学校公共主页。对于热点新闻,则在学生论坛通过“站长推荐”功能进行主动推送,或者在校内的QQ群进行转发……这种“链式”校园新闻发布方式,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加强和改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侧影。

        “学生在哪里,工作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信息传播的垂直深度,就是要直达学生。”3年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按照“搭台子、入圈子、扛旗子”的实践路径,遵循网络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校园信息服务,破解了“信息不对称”这一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实践中的普遍性难题。

        “搭台子”:发布权威信息平台大

        过去,由于学校层面的信息发布平台少,且对学生的吸引力有限,学生获取学校正面信息的渠道不畅,导致小道消息在商业化的学生论坛满天飞。

        如今,学校基本上做到了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对称”。通过加强西电新闻网建设,先后建立并形成以西电新闻网、雁塔晨钟BBS、西电123导航、i西电、微西电、西电图片网等为主体的网群,并开通了新浪微博、人人网主页、新生QQ群、家长QQ群等官方信息发布平台,明确了这些平台各自的功能与风格,划分了受众群,丰富了传播内容。

        校园新闻网站“西电新闻网”,作为权威的信息发布平台,每天上传新闻几十条,日均点击量超过3万次;雁塔晨钟和睿思两个校园BBS,在校学生注册覆盖面超过90%以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人网公共主页好友数已经达到5000人,加上“西电电视台”、“西电小光小影摄影社”等多个官方主页、账号,累计好友数超过万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浪官方微博粉丝数已经超过2.3万,还有一大批粉丝数过千的官方微博可以实现联动。

        “入圈子”:获取校园信息渠道多

        2009年新生开学后,西电新闻网开展的“军训约拍”活动,使得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长,可以向学生摄影师网上预约,足不出户地欣赏孩子参加军训时的英姿。通过这个活动凝聚在一起的家长,成为了西电家长QQ群的第一批成员。如今,“军训约拍”活动已持续开展3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已经建立了3个家长QQ群,这些家长也逐渐成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信息员、志愿者和好帮手。

        实际上,建立家长QQ群只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拓展网络信息服务渠道的一个具体举措,工作人员把这类做法形象地称作校园信息“入圈子”。

        每年在招生宣传和新生入学阶段,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都会以新闻网、招生网、校园论坛等为依托,建立官方QQ群。2011级本科生新生入学前,学校组建的近10个新生超级QQ群已经全部爆满。在这些QQ群中,群主全部由学生骨干担任,他们以高年级学生的身份,及时回复新生衣、食、住、行、学的各类问题,而论坛组织开展的“告诉你报考西电的1000个理由”、“打造雁塔老乡群集合”、“西电新生索引,有心学姐吐血整理”等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也深受新生欢迎。通过网络,新生的入学教育被提到了开学之前。

        “扛旗子”:引导校园舆论声势强

        2011年5月末,一份“关于给成浩同学留校察看处分的处理决定”的假文件照片在人人网、微博上被学生大面积传播,不少新闻记者向校方求证,一度给学校造成了较大的舆论压力。很快,89个字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关于网上出现假冒学校文件的声明”迅速出现在网络上,舆论压力顿时缓解,一起校园公共危机事件很快化解了。

        这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利用网络引导校园舆论、成功化解舆论危机的普通案例。近年来的实践探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逐渐形成了网络舆情汇报、网络舆情处理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网络舆情汇报机制,即在捕捉苗头信息、分析研判舆情基础上形成的《网络舆情汇报》,不定期地及时将校园网络舆情上报党委常委会和相关部门,成为领导决策的好参谋和相关部门开展工作的信息帮手。几年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已经累计编发《网络舆情汇报》近百期,内容涉及校园安全稳定、学生利益诉求、典型案例分析、重要事件汇报等。

        在处理假文件事件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分析厘清了制作、传播这份假文件的当事人娱乐化的心态,在官方声明中避免使用有可能激化矛盾的词句,并主动通过微博、人人网等信息传播渠道辟谣,把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学生网络活动的微观领域,快速平稳地化解了危机。(本报记者 杨永林 张哲浩 本报通讯员 吴秀霞 秦 明 )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