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2月12日电 记者林英从国土资源部获悉:近10年来,国土资源部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每年筹集投入资金近1000亿元。经过国土资源系统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农村土地整治成效显著,全国共新增耕地4200多万亩,耕地质量大幅提高,为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和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农业专家介绍,由于老化失修和功能退化,我国田间排灌设施陈旧、沟渠道路配套性差的现象较为普遍,农业生产“靠天吃饭”局面未发生根本扭转。经过农村土地整治,荒滩、荒地、废矿坑等相继变良田,全国共新增耕地4200多万亩。土地整治不断加大对现有农田的整治力度,土地整治资金主要向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县、补充耕地潜力大的地区倾斜。通过大力开展农田整治,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提高了农田的排灌能力、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机械化耕作水平,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十年来,共整治农田2亿多亩,经整治的农田产出率普遍提高10%—20%,生产成本普遍降低5%—15%。建设了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了高产稳产农田的比重,为实现粮食产量“八连增”提供了基础保障。据测算,经过整治的耕地农业生产成本平均降低5%—15%,土地产量比过去增加10%至20%,全国提高粮食产能160多亿斤。
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经过土地整治将新建5000处万亩连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整治后基本农田平均提高1个等级,粮食亩产增加100公斤以上。还将复垦损毁土地260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