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中国社科院以创新工程新行动贯彻六中全会精神

    《 光明日报 》( 2011年11月29日   04 版)

        本报北京11月28日电(记者李瑞英)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让中国社科院的学者们激情高涨。连日来,该院正扎实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新举措来深入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

        今天,记者在中国社科院采访时,看到该院正红红火火地精心设计、全面发动、试点实施,进行着科研体制、人才体制、财务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管理创新,以让科研生产力得到更大的释放。

        陈奎元院长明确指出,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推进实施创新工程的目的是,建立有利于社会科学研究的组织方式、激励机制和良好风气。他亲自主持召开党组创新工程专题会议,直接提议组建若干全新体制的研究院等。该院出台了《项目评价管理办法》、《学术出版资助管理办法》等20多项实施细则。特别是着力推进科研、人事、经费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相继推出了《2012年度科研项目指南》、《创新单位及创新项目申报要求》等31个配套文件。目前,该院形成了一整套创新工程的制度群。

        ——建立竞争流动的创新岗位,克服编制和职称的局限性。该院抓住人才激励与退出两个关键问题,设置了低职高聘和高职低聘的创新岗位。创新岗位分为五个序列,每个序列设三个层级。比如,研究序列设首席研究员、执行研究员和研究助理。首席研究员一般从1-4级正研究员中聘用,但5-7级的优秀副研究员也可被聘为首席研究员,而长期不出成果的正研究员将不被聘进创新岗位。创新岗位实行公开竞聘。凡进入创新岗位,必须政治合格、没有学术不端行为、按时完成课题结项任务。研究所进入创新单位,课题结项率必须在90%以上。今年,已有300多名研究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公开竞聘进入创新岗位,其中首席研究员36人。

        ——分类建立科研评价机制,使其成为创新目标任务的导航仪。制定了《创新工程项目评价管理办法》,对研究类项目、学科类项目、传播类项目和工程技术类项目分类进行科学评价与跟踪管理。制定了创新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院外同行专家不少于1/3的评审专家库。实行严格的立项评价、中期评价、结项评价和绩效奖惩淘汰退出机制。年度考核不合格的项目,核减当年研究经费;结项评价不合格或连续两年中期评价不合格的,撤销项目组,首席研究员退出创新岗位并且三年内不得申报创新工程项目。

        ——强化绩效支出和经费规范管理,提升激励与约束双重功能。制定的《创新工程研究经费管理办法》、《绩效支出中智力报偿管理办法》等,推进资源配置和经费管理改革:一是创新科研资源配置方式。根据创新任务需要和创新岗位人数,按照年人均定额实行研究经费总额拨付,各创新单位依据创新任务自主设计创新课题和项目,报院审核批准后执行。二是加大人才资助和成果后期资助力度。通过《绩效支出中智力报偿管理办法》和“长城学者资助计划”,向基础与应用研究科研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倾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