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 “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当前我国创新人才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匮乏,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国际竞争力,深刻影响着国家长远发展。高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应当全面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以牢固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为前提。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大学生为本,把大学生培育成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加强创新人才培养,首先要牢固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一方面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不断满足大学生发展的多方面需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另一方面,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生存之本。高校要发展,关键在于所培养的大学生是否有质量、有特色,而大学生的质量与特色又取决于创新人才培养水平。高校办学应树立知识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创造型、发明型人才培养相结合的理念,“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法”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创新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应树立学校单边培养人才与借力社会力量联合培养人才相结合的理念,“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和“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的创新举措,增强创新人才培养的可靠性和实效性。高校教学工作应树立“灌输”与“导学”相结合的理念,加强探究性教育和实践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自由探索的习惯和能力;科研工作应树立服务教育教学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理念,提高产学研用的能力和水平,着力培养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管理和后勤工作应树立制度管理与人性关怀相结合的理念,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着力培养大学生做人做事的综合素质。
以统筹兼顾创新人才培养关系为关键。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关键要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认识和处理好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外部关系。一是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关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四大基本功能,这四大基本功能要靠学科去承载、支撑和完成,大学的四大功能就是学科的四大功能,每一个学科都应具有这四大功能,每一个学科的功能一定要健全并最大化释放。人才培养,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必须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和学科平台。要通过高校“质量工程”建设,形成一批特色示范专业,一批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一批高水平的课程和促进优质资源共享的机制,为学科可持续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打牢基础。二是人才培养的个性与共性关系。加强创新人才培养,要把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既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又要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努力造就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处理好人才培养的共性和个性关系,在现实要求上就是要处理好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分类指导的关系。人才培养要定规格,教学管理要重规范,教学教育改革要循规律。确保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是国家和人民对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这也是我们保质量的底线。但要达到时代要求的高质量,人才培养还必须尊重人的差异性和个性,突出个性自由发展。我们的教育要促进个体的全面自由发展,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就必须对这些复杂的个体因材施教,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尊重个性需求,突出个性发展。因此,人才培养工作要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就必须在坚持基本规格的前提下实施分类培养。三是人才培养与人才选拔的关系。人才培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不仅是大学的任务,也需要中学、小学的共同参与,同时更需要整个社会为创新人才培养、为创新人才成长营造氛围和创造条件。在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的背景下,拥有一定招生自主权的高校尤其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把好人才选拔入口关,做好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工作。
以全面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为保证。全面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是破解创新人才培养难题、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水平的保证。高校教学、管理、服务工作都承担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必须形成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机制,充分发挥各自育人作用和合力育人作用。要强化教书育人,争做大学生健康成才的引领者。高校教师是高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光荣感,把本职工作、个人理想与学校事业的兴旺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努力成为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神圣职责的典范。要进一步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努力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协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要强化管理育人,争做大学生健康成才的指导者、服务者。高校党务、行政、思想政治教育等管理岗位的工作者,是管理育人的主要承担者,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和内部治理结构,提高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管理育人水平,努力为大学生创造安全、舒适和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刘湘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