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最近再次吸引了全国的目光,一个几乎被尘封了两年的词重新进入人们视野:“腾笼换鸟”。所谓腾笼换鸟,是把现有的传统制造业从目前的产业基地“转移出去”,再把“先进生产力”转移进来,以达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
广东的“腾笼换鸟”,即“双转移”(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政策,具体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
从腾笼换鸟到筑巢引凤
“腾笼换鸟”这一策略对当下的广东省有其现实意义。有专家研究指出,台港澳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历程表明,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经济的比较优势,一般都不超过30年。这一情况在广东已经显现出端倪。由于长期发展制造业,广东承受了沉重的人口和环境压力。
“一些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经悄然离开珠三角了。此外,像电镀厂、造纸厂、化工厂、水泥厂等一批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也搬离了。”广州市荔湾区的一位人士向记者表示:“‘腾笼换鸟’是正确的,因为现在‘民工荒’越来越厉害,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已经不大了。珠三角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了将近30年,积累了一定的资本、技术、人才。广州地区现在聚集了一大批高校和科研院所,人口素质也在逐步提升,完全可以发展金融业、服务业等高附加值的产业。”
广东实施产业转型升级3年来,35个省级产业转移园累计创造产值逾4400亿元,税收逾240亿元,从产值和税收角度看,相当于再造了一座中等城市。
“腾笼换鸟”关键在于自主创新
经济学家厉以宁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别看广东受的影响最大,但实际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地区经济的转型。“腾笼换鸟”实际上就是产业的升级。当然,广东还应该加快企业的自主创新。
广东为引领企业自主创新,2008年率先做出一个借用人才的开创之举——科技特派员制度。全国230所院校派出3451名科技特派员以及上万名由本科生至博士生组成的特派员助理,深入到广东2000多家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并辐射带动了1万多家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掀起了南粤大地自主创新的高潮,为广东“腾笼换鸟”战略带来强大智力支持。
广东省对于产业换代升级的思路一直未变,今年6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培育省内500强企业,拟通过提高重污染行业排污费、提高限制和淘汰类行业电价的方式,加快这些行业的淘汰速度。“广东500强”的重中之重,即培育10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未来5年内,广东省财政每年拟安排20亿元,共计100亿元用于扶持这100个新兴产业项目。此外,广东省还出台了配套文件,拟对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半导体照明(LED)产业等5类创新型企业每年减免税费160亿元。
广东社会科学院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教授表示,广东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自主创新已初见成效,比如广东发展的光伏产业、LED产业,都是比较有技术含量的新产业。世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提出,广东“腾笼换鸟”不仅是属于广东的机会,也是全球发展中国家的机会。
“腾笼换鸟”换蓝天
在广州市中心的海珠区,有一片幽静的园区,苏式红砖老厂房内是一个个现代化办公室、岭南画派大师充满艺术情趣的画室,甚至可以是T台走秀的时尚发布中心,这就是位于城市中轴线上的广州T.I.T纺织服装创意园。TIT国际服装创意园无疑是广东实施“腾笼换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代表,而这只是广州40多个创意产业园之一。TIT创意园副董事长麦清华说,园区内的企业将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服装品牌,推动我国从服装制造大国向服装制造强国迈进。
广州市经贸委主任赵小穗告诉记者,腾笼换鸟主要采用四种模式,即:“盘活旧厂房发展新业态、利用旧仓库营造新环境、置换新楼宇打造新平台、改造旧园区建设新载体等。广州市进行“三旧”改造“腾笼换鸟”,每年可拉动投资1000亿元。”
“腾笼换鸟换蓝天。”广东省副省长陈云贤说,以广东佛山市为例,近年来关闭或转移企业超过1600家。同时,佛山对部分骨干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按照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发展要求改造提升,一大批有巨大发展培植潜力的新兴产业鱼贯而入。2007年到2009年,禅城区南庄镇陶瓷企业从原来的75家锐减至13家,但行业总产值不降反升,去年达118亿元。经过“双转移”腾笼换鸟,佛山一方面让制造环节在迁往外地过程中进行技术改造,解决污染能耗问题,一方面把陶瓷产业的核心技术、研发、会展、总部等仍然放在佛山。最近,陶瓷总部基地还提出要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形成陶瓷建筑材料的价格指数。(本报记者 吴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