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新疆的克拉玛依,很多人都想到那里的石油。而记者此行,则是听说那里的家庭教育很有特色。初冬的一天,记者飞机转汽车,经过8个多小时,走进了克拉玛依市第一小学六年级七班的教室。
班主任张念三十来岁,嗓音洪亮,动作干练。在与记者的交谈中她坦陈,以前,她也曾经使用“大棒”“镇压”政策对待孩子。但在参加了市里组织的家庭教育课程后,慢慢懂得了很多道理,渐渐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
张念老师津津乐道的家庭教育课程,指的是克拉玛依2008年在全疆率先开展的“克拉玛依市中小学和谐家庭教育工程”。为推动该项工作的实施,市里专门成立了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负责整体运作,调动所有教育资源,使得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形成一股合力。
家庭教育工作指导站站长刘金萍告诉记者,学校率先成立家庭教育领导小组和以其姓名命名的家庭教育工作指导站,下设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办公室两个机构,健全了家庭教育组织体系。指导站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负责学校每年计划的制定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落实,各年级组长负责实施和协调,班主任制定、实施本班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具体措施的“层层负责,落实到人”的管理模式。
按照工作流程,张念老师先是在班内挑选出关心家庭教育、有公益心的父母组成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接着将班级分为几个片区,每个片区由相应家长负责,并将片区内每位孩子的情况介绍给相关家长,让其定期了解片区孩子的家庭教育情况,并将了解到的情况告诉她,一起为那些出现问题的家庭出谋划策,解决问题。“班级就像是一张无形大网,遍布每个角落,不仅孩子成为朋友,家长也因此成为朋友。关系融洽多了,管起来也更省心了,我尝到了其中的‘甜头’。”说到这里,张老师一脸幸福。
像张念一样,学校的老师们都将学到的家庭教育知识用到了班级管理上,都尝到了“甜头”。不少班主任也为人父母,他们从解决自己孩子的问题里,了解学生在怎样学习,有什么想法和难处。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需要,不断反思自身教育工作,既提升了自己,也给其他家长以警示或借鉴,将科学育人的领域延伸到家庭,引领家庭教育向科学化发展。
雷英,是六年七班张玉婷子的妈妈,也是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成员之一。她以前也曾十分苦恼,她只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会对孩子严厉,但不知道该怎样当好。但一次现场交流会让她彻底改变了。现在谈起那次活动,她仍然记忆犹新:“在交流会上,婷子对我说,‘妈妈,我知道您很爱我,但您的爱太严厉。如果有哪次没考好,您用难听的话来骂我,甚至还动手打我。我总觉得自己不争气。在您眼里我是一个不努力学习的孩子,可我真的努力啦!’听着女儿诉说,我也热泪盈眶,我把她紧紧拥入怀里说,‘孩子,妈妈对不起你!总认为对你严格要求才是真正的爱,总想让你成为最优秀的学生,就盯住了分数,可从来没想过你的感受。以后决不再打骂你了。’从那以后,我接受了家庭教育指导师和讲师的学习,成为了学校的志愿者和骨干家长。”
随行的市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主任李霞介绍说,我们认识到家长们蕴藏着极大的教育潜能,让家长走上讲坛,不仅能交流育子经验,还能促进家族成长为家庭教育的专家和志愿者。家长自己的现身说法,很具亲和力,家长愿意听,还愿意学。
对于很多基层教育部门来说,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是第一重要的任务。克拉玛依却为何如此重视家庭教育?教育局局长彭建伟解释道:“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堂’,重要性不言而喻。克拉玛依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由于企业的性质,致使家长太过于依赖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不少家长长年在野外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隔代教育、冷漠教育、暴力教育等普遍存在,给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障碍。”基于对现实的关注,克拉玛依教育局决定狠抓家庭教育,开展落地式家庭教育活动,为每一个孩子送去父母的温暖和家庭的关怀。
想法很好,实施起来却没那么简单,彭局长一上来就碰到了麻烦:“家庭教育工作一贯由妇联负责,可妇联不能深入中小学主体。再有,单靠政府推动是不行的,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为此,他们想了很多办法,首先解决了行政壁垒问题,妇联和教育系统联合起来,为家庭教育申请编制,在教育局设专人负责家庭教育问题的推广和咨询,组织教师、家长参加家庭教育课程,深度实施家庭教育工程。
教育部师范司中小学班主任国家级培训专家王宝祥也表达了同一观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好,可都容易犯“归因”错误。如果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在父母身上,或者推给学校,都是不对的。教育需要合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应该是朝同一个方向引导孩子。(本报记者 郭扶庚 通讯员 刘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