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丁又专是陈自绪联系资助的第一个大学生,也是第一个给老人寄来照片的大学生。自2000年相识以来,他俩一直通过书信、电话保持联系。如今在广东海洋大学任教的丁又专告诉记者:“在信里,我一直叫他爷爷。爷爷是影响我人生最重要的一个人。”
2000年,陈自绪发现茶山岭乡柳塘村有个贫困高中生丁又专。丁父因常年下矿患上重病,丧失了劳动力,家有患病的爷爷奶奶,读书的姐弟俩。陈老牵线搭桥,在云南农业大学秦莹老师的资助下,丁又专进入南京理工大学学习。
入校前,陈自绪告诉丁又专:“不能没有目标!”小丁把英语和计算机过级定为主要学习目标,制定了详细时间表。丁又专觉得爷爷对人生目标的坚持,是对他最大的教育。
信中聊起家教兼职,陈自绪说,入学第一学期千万不要搞兼职,学习是第一位的,精力不够搞兼职,看似减轻了家中负担,实则辜负了家人的期望。小丁在大二获得一份家教工作,爷爷高兴之余又提醒他注意细节:不要在顾主家吃饭,不要收礼物。小丁在兼职中,感到钱来之不易。陈自绪说:“是的,家里的钱来之不易,资助人的钱也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
陈自绪鼓励他多交朋友,参加社团,进入学生会。当小丁来信告诉爷爷,以诚相待是他交友的第一原则,朋友之间应该多记得他人为我做了什么,而不是自已为他做了什么。爷爷对此十分赞赏。谈到大学生恋爱问题,爷爷觉得在大学里最好不谈,不要分心。“恋爱不仅是感情问题,更是责任问题。不能负责的爱不是真爱。”
陈自绪从报纸上看到知名学者李开复写的《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赶紧把第一封和第二封信复印下来寄给小丁,在有关诚信部分“在与人品相关的各种因素之中,诚信又是最为重要的一点”,爷爷特意用红笔做了标记。丁又专在硕博连读时,获悉李开复又陆续发表了五封信,便将李开复的信,寄给了爷爷,方便爷爷与其他学子交流。
丁又专关心爷爷的助学情况,每次写信、打电话都不忘问一下爷爷最近又在帮助什么人。他开始以实际行动向陈自绪学习,2003年,小丁从自己获得的奖学金中拿出1300元,帮助贫困大学生黄丽君购买学习电脑。
2004年,丁又专开始公费硕博连读。12月22日,他给陈自绪写了一封信:“平凡人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情,像您,为多少寒门学子点燃了希望之火。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是我们这些学生的共同心愿。您不仅给我带来了物质上的支持,也给我人生很大的启迪。我准备资助一名学生,我愿意一直支持到他大学毕业。”
在陈自绪的联系下,小丁资助了醴陵市王坊乡中学贫困女生张艳如。在给张艳如的信中,丁又专写道:“帮助他人并不需要多少资本,回答同学的一次提问,帮老师擦擦黑板,都是我们能够做到的,也不需要花多少时间。德才兼备,德永远比才更重要。陈爷爷没有上大学,但他永远是我们人生的楷模。我们需要的是对这种精神的传承。”
2010年1月,丁又专博士毕业,他没有把就业的目光投向那些热门职业,开始到农村种菜创业。陈自绪十分支持,帮小丁找帮手,准备生产资料。想不到,创业失败了。回忆这件往事,丁又专对记者说:“当我打电话把这个坏消息告诉爷爷,爷爷好几分钟没说话,只有哽咽。支持我在农村创业,爷爷付出了太多的汗水与期盼啊!”
后来,丁又专进入广东海洋大学成为一名教师。当工作稍微稳定下来后,他邀请爷爷奶奶到湛江旅游了一次。告别的时候,爷爷嘱咐他:“想创业以后会有机会的。在大学教书也很好,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干好一行。”
时光流逝,鸿雁传书。助学老人陈自绪与博士丁又专的感情越来越浓。
(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纪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