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19日 星期六

    深圳:争当文化强市领头羊

    《 光明日报 》( 2011年11月19日   01 版)

        每年集中安排5亿元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打造覆盖全市的“十分钟文化圈”,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文化服务;加快“文化+科技”、“文化+休闲”、“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创新业态的发展,形成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鲜明特色和产业发展新优势……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刚结束,深圳市委、市政府就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推出一批进一步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新举措、新动作。这些新举措、新动作都指向一个明确的目标——“争当文化产业发展领头羊!”

        文化深圳,观念先行

        曾几何时,深圳有“文化沙漠”之称。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一个座谈会上,一本由深圳人撰写和出版的《深圳十大观念》一书,有力打破了这个偏见。在这十大观念中,与文化直接关联的就有两个——“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实现市民文化权利”。这些萌生于深圳、闻名于全国的观念,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与文化坐标。

        早在2003年,深圳就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立市”战略,坚定迈开从“文化立市”走向“文化强市”的战略步伐;深圳还率先提出21世纪“拼文化”的理念,赋予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新的人文内涵——“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渐成人们的共识;率先提出“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理念,将市民文化权利的实现程度作为实现民生文化福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正是在一个个文化新观念的引领下,深圳的文化发展驶上了快车道: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去年增加值637亿元,占GDP比重达6.7%;每年1万多场文化活动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读书月举办11届,吸引1000多万人次参与;人均购书量已连续21年位居全国第一;关爱行动与市民温暖同行8年,举办1万余项爱心活动;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膺“设计之都”、“杰出的发展中的知识城市”、“活力图书之城”等头衔……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军号角。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文化发展目标,力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示范区。

        文化深圳,创新为魂

        改革,是深圳的根;创新,是深圳的魂。

        2011年春晚,深圳福永万福民工街舞团舞上了这个万众瞩目的大舞台。3个月后,“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评选活动揭晓。深圳原创歌曲《走向复兴》、《迎风飘扬的旗》从18132首应征歌曲中脱颖而出,位列十首获奖歌曲前两名。

        创新,释放了深圳文化发展的活力。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全国试点,深圳积极探索公益性文化社会办、经营性文化市场化的模式;34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全部转企;100%完成文艺院团改革……今年5月,深圳再次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的称号。

        创新,让深圳文化产业异军突起。几天前,华强最新动漫《笨熊笨事》获得戛纳电视节“儿童评审团”大奖,中国动画首次摘下这一最具公信力的国际动画大奖。深圳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出“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等产业新业态,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探索新路。别开生面的“1+1”,产生了类似于核聚变的巨大威力,腾讯、华侨城、华强、A8等一大批龙头文化企业展示出了强大的竞争力。

        创新,也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推进文化发展的重要要求。深圳市主管文化工作的副市长吴以环表示,深圳要在中国新一轮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潮中争当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就必须当好文化体制改革的排头兵,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文化发展投入机制,让深圳的文化发展活力通过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迸发出来。

        文化深圳,以人为本

        读书,已经成为深圳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幸福享受。而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深圳举办的一项坚持了11年之久的重要文化活动——“读书月”。

        文化恒久远,诗书传万家。文化的魅力是最独特也是最持久的。31岁的深圳,已有多项历久弥新的品牌活动。11年的“读书月”,19年的“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8年的“关爱行动”,7年的“市民文化大讲堂”等,让市民在每年奔赴心仪的文化之约的同时,涵养了文化趣味。而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的文博会,总成交额已经超过了5000亿元。媒体在介绍文博会的交易盛况时是这样描述的:“中国文化产业全面崛起的一个标志在深圳绘就。”

        只有拥有了强大的文化产业,才能在国际上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2010年,深圳文化产品出口占全国的20%,进口占全国的18%。深圳已成为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口岸。

        深圳曾经兴起过两轮文化设施建设的高潮。如今,深圳正在准备兴起第三轮文化设施建设的高潮:深圳文学艺术中心、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群众艺术馆新馆、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和展示中心、深圳歌剧院、深圳艺术学校新址……一大批代表21世纪建筑水平和艺术水准的标志性文化艺术建筑,将矗立在深圳的大地上,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添更加美丽的色彩。(本报记者 易运文 本报通讯员 翁惠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