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深秋的冷风裹挟着星星冷雨将气温骤然拉低时,冬天来了。与此同时,电监会发布消息,“迎峰度冬”全国电力缺口2600万千瓦;
当发改委16个月来首次宣布成品油价格下降时,“柴油荒”来了。紧随其后的,是老百姓的困惑和官方对“两个油桶”的约谈;
当俄罗斯总理普京在今年“十一”黄金周后匆匆来访时,中俄天然气合作加深的契机来了。中俄两国总理的高层会谈中,能源合作的话题频频出现。
无论你想或是不想,能源就在那里,须臾不可离。
全球性能源变革扑面而来
【声音】“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
——国家主席胡锦涛2005年在韩国釜山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讲话。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在第三届“能源·经济·发展”论坛上,引用了胡锦涛主席的讲话来说明能源变革的重大意义。
吴吟指出,从全球来看,变革首先体现在国际能源的消费中心正由西向东转移,发达国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减慢,人口出生率也有所下降,能源需求处于平稳增长的状态,有的国家甚至还在下降;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占世界人口接近40%的中国和印度两国,对能源的需求增加较快。第二个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世界各国都在采取一些办法,研究发展新能源和低碳的技术,引起了新一轮的能源变革。
近日举行的亚洲炼油与石化行业大会传出的信息也证明着能源消费东移的判断:未来五年内全球新增石化产能以炼油为例,近40%集中在中国,近40%集中在中东,其余非洲、南美各占一定比例,而欧洲、北美均呈下降趋势。
目前,全球每年都要消耗160多亿吨标煤的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指出:“化石能源的有限性和人类能源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没有受到能源的限制,但是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时代已完全不一样了。化石能源消费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必须面对的沉重压力。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王敏说:“当前世界能源电力发展面临许多的新变化和新挑战,欧美债务危机持续升级,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性明显加大,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后,全球出现了能源发展多元化调整的趋势,全球能源格局正在孕育着重大的变化。”王敏认为,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国的能源和电力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当前持续出现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表明,我国能源电力的发展仍面临深层次的问题,推动能源生产和发展方式变革的任务十分艰巨。
中国不能再敞开口子用能源
【数据】我国人均化石能源占有量较低,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60%、6.2%和6.7%;按目前发展方式,预计到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量将占世界三分之一。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江冰在国网能源研究院主办的第三届“能源·经济·发展”论坛上透露:目前“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正在制定之中,“十二五”规划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正式提出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的重要举措。
“控制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限制各地的发展,而是为了促进更好的发展。”江冰说,“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将以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和分解目标为手段,通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过度用能。”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执行主任张希良认为,“十一五”期间,国家把节能目标向地方分解,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制度创新。分解和考核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只要省长一重视,很多事就好办了。“十一五”总量控制和目标分解的成功实践可以运用到“十二五”的能源总量控制中。
江冰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必须加快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制度安排。但是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难度较大,因此要尽快选择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明确目标。要在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手段的同时,配套必要的行政手段。行政手段主要是建立约束目标和分解机制,合理控制能源供应,强制淘汰落后产能,使合理消费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从根本上改变敞开口子用能源的局面。
驱动经济的能源从哪里来
【事实】丹麦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到现在GDP增长了90%,能源消耗却在下降。在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源效率方面,丹麦所做的工作是全球的楷模,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史立山指出,丹麦的成功说明,在传统能源节能方面也有十分巨大的潜力。关键在于建立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机制和制度。“整个欧洲现在已经形成非常有序的能源价格竞争机制。如果没有市场经济制度的引入,我们永远摆脱不了现在能源所面临的时多时少,特别是装机不发电的状况。”
国网能源研究院总经济师李英指出,要积极研究落实输配电价形成机制,促进电力市场化改革。以推行居民电实行阶梯电价为契机,重点解决电力价格交叉补贴矛盾,调整居民天然气价格,减少工业对居民用气价格的补贴。要深入研究市场机制与节能减排政策的融合,重点是促进节能调度与电力市场的统一,一是研究各类电源在环境排放中的折价标准,看能不能将其纳入到电力市场竞价规则;二是研究可再生能源配额市场化交易的可行模式,这也是在一定条件下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的措施之一。
来自国家能源局的消息是,在“十二五”期间,各地新增加的水电、风电、太阳能以及能源的综合利用,煤矸石的发电等重大的新能源和节能减排等新增的消费量将不进入能源消费总量的计算。政府希望,清洁能源担当起为经济发展提供驱动力的重要来源。
国网能源研究院院长张运洲通过一系列研究后断言,随着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的日趋成熟,成本快速下降,近年来发展迅猛,已成为能源变革的先驱,对能源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十一五”我国风电年均增长率接近百分之百,国家规划建设哈密、酒泉、蒙西等八个千万千瓦及风电基地,预计2015年风电规模达到1亿千瓦,2020年有望达2亿千瓦。光伏发电“十二五”将快速增长,2015年规模或达千万千瓦,电动汽车、新型储能等逐步由实验示范走向商业应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燃气多联产正进入快速发展期,预计2020年占能源供应比重约3%。(本报记者 张 翼)
■专家观点
要有合理的电源结构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其励:
电力工业快速发展中存在几“忧”:一是电源结构不尽合理,调峰能力严重不足。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是,发电用一次能源结构要调整,减少煤电,增大非化石能源发电的比例。二是智能电力系统中电源、电网发展不够协调,各级电网发展尚不匹配。三要努力提高配电网的设备利用率,2009年所调查的40个城市中,有29个城市配网线路全年平均利用率只有10%到30%。同时,还要努力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几年来,我国多数城市停电时间每年为10小时,农村高达40小时。
积极推进水电项目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卢强:
水能利用应该成为能源“发展方略”之首。我国正面临着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危机,随着二氧化碳减排升级,吨煤的产出成本将骤增,火电前景不佳,而大中型综合水电工程建设将会影响我国200年,需要积极推进水电项目。
西南地区加上闽浙赣,作为国家一级重点工程至少要有3.7亿千瓦装机形成,加上东北,达到5亿千瓦。雅鲁藏布江的开发现在应该立即启动。
新能源建设要跳出旧观念束缚
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
德国在这次福岛事件后,宣布到2022年要关闭核电站,以发展可再生能源来替代。他们经过大量的分析研究计算,以及大量实证的调查研究提出许多发展清洁能源切实可行的任务和措施,并提出了相应法律和政策上的保证。
中国不会弃核,但德国发展清洁能源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中国要想跟上世界新能源发展的步伐,应该采取创新的思想和思路,跳出原来传统观念的束缚。
可再生能源将迅猛发展
国网能源研究院院长张运洲:
我国能源发展存在能源资源相对短缺、供需平衡紧张、结构布局不合理、生态环境影响加剧等问题,能源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未来我国能源格局总体将呈现“能源结构清洁化、能源开发基地化、能源调运跨区化、能源平衡全国化”的主要特征,“电为中心”进一步突现,突出表现为可再生能源的迅猛发展,特高压交直流技术的推广应用和跨区输电的加快发展。未来应提高能源安全保障程度,提升能源开发转化和利用综合效率。(温源、张翼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