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12日 星期六

    网络CPI:未来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12日 06版)
    插图:杨震

        近年来,随着物价的不断攀升,人们对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的关注度也日渐提高。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日前,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发布了《网络零售价格指数(iSPI)报告》。该报告建立在淘宝交易平台汇聚和实时积累的海量交易行为数据基础之上,考察了九个大类网络零售价格,是全国首个网络零售价格指数,被称为网络CPI。据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称,该指数在交易活动的关键转折点上已经呈现出了一定的领先态势,网络交易实物量对出口数量波动已显示出初步的预测能力。

        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网络零售交易总额为5131亿元,是2009年(数据)的近两倍,较2007年(数据)翻了七番,约占2010年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中西部上半年网络购物增长速度是98%,远远超过东部,而且今年在中西部三四线城市的销售额将会超过700亿。2010年总体iSPI同比上涨4.40%,2011年上半年同比上涨5.56%,比网下CPI涨幅还要略高,但二者并不相悖。

        就目前统计局公布的CPI信息来看,其采样点来自代表性的商业业态、农贸市场以及服务类单位,并不包括网络零售业态。因此,在当前阶段编制网络零售价格指数乃至网络消费价格指数,对于反应真实的CPI数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报告中的数据,近几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呈现出了暴涨的趋势。随着电子商务运营机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作为网络消费主体的80后、90后的购买力不断提升,中西部网购增长速度的进一步加快,网络零售交易额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在网络零售总额攀升的同时,网络交易实物量也迅速上升。据报告内容显示,2010年网络交易实物量同比上涨68.1%,今年上半年同比上涨71.4%。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实物交易会逐步由网下转移到网上,网络零售将越来越紧密地反应国民经济中居民消费情况。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用户的不断攀升,网络零售和线下居民消费情况联系越来越紧密,并正在推动居民消费的转型。从全国层面的总量角度,网络零售交易额份额尚属微小,但在一些电子商务生态更好的大型城市或城市带,网络零售将逐步具有主流含义。相信通过更全面、科学的方法统计出来的网络零售价格指数,将在未来观察通货膨胀水平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CPI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光明网记者 赵徐州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