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红荔的事迹平凡而感人。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人性的力量。”走出人民大会堂,江苏省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段庆丽还在回味。
今天上午,由中宣部、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和福建省委联合主办的詹红荔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三楼小礼堂举行。包括段庆丽在内的几百名政法干警和新闻媒体的记者,一同聆听了这场报告会。
詹红荔是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少年审判庭庭长。在9年的少年审判生涯中,她审理了近500起案件,涉及1140多名少年犯,无一重审、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受到当事人和群众的高度信赖,被誉为“爱民为民、情铸和谐”的好法官。
上午9点半,报告会开始。台上,5位报告团成员饱含深情地讲述詹红荔审判少年犯罪案件的一个个故事。台下,听众们凝神倾听,时而为詹红荔高超的庭审艺术所折服,时而为她对新生少年的无私关爱而鼓掌,不少人眼中泛起了泪花……
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许寿辉说,身为少年庭法官,詹红荔总是在细节上多想一点,在审理中多走一步,在法庭外多做一些。
马晓颖是南平市第三中学教师、延平区法院人民陪审员。她不仅多次见证詹红荔的庭审,还经常感受到詹红荔给学生们上法制课的良苦用心。“人们常用园丁来赞美老师,红荔庭长就是一名特殊的园丁。”马晓颖动情地说,“她让我深深体会到,爱是一缕阳光,爱是一种力量,爱是最伟大的教育艺术!”
“孩子,来,别蹲着,到阿姨身边坐。”新生少年小何回忆说,这是案发后詹法官对自己讲的第一句话。“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这句话,它让我感到了久违的温暖,让我看到了一线希望。”
在詹红荔的帮助下,被判缓刑的小何不仅加入了新生少年队,还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在报告会现场,他向最亲爱的法官妈妈献上了一句发自肺腑的“谢谢”,台下听众无不为之动容。
报告会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听众们思绪万千。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王璐表示,詹红荔总结的少年审判“三三九不工作法”对自己很有启发,“当法官不能就案办案,而要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寻找情、理、法的结合点。”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管办副主任郝选说:“詹红荔是实实在在以人民群众所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实实在在以人民群众所求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她是全国法官的楷模!”
(报告会发言摘要请见光明网法治频道)(本报北京11月11日电 本报记者 王逸吟 光明网记者 陈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