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05日 星期六

    企业腾飞的文化基因

    ——韩国访问记之四

    《 光明日报 》( 2011年11月05日   08 版)

        曾有学者这样描绘:人是一个有灵魂的陶器,因为灵魂的差异,有的成为璀璨夺目、流传千古的艺术品,而有的则沦为平淡无奇、一文不名的器皿。人如此,企业亦同。

        访韩期间,我们参观了三星电子、SK集团和浦项制铁(POSCO)等韩国大企业,切身感受了韩国企业的文化氛围。

        企业与员工“上下同欲”

        让员工拥有幸福感,健康成长,同时企业也得到可持续发展,SK集团的这一不懈追求让人印象深刻。走进集团总部大楼,处处可看到对员工的尊重和关心,大楼采用最新的环保技术,24小时空气自然循环,一楼大厅还设有员工咖啡茶座。

        SK集团化工代表理事、副会长金昌根强调,企业发展战略的落实离不开员工个人能力的提升,离不开组织整体的协同效应。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长期提升企业价值,比制度或规定更有助益。让员工共享企业的成长,共享成功的喜悦,成为企业的主人。在浦项制铁历史馆的一面墙上挂着的一幅世界地图上,镶嵌着所有员工的照片,领导和普通员工的照片排在一起,体现了员工平等的原则。韩国的明星企业大都重视创立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提倡员工的责任感和有主人翁精神。

        创新成为企业的“基因”

        走近浦项制铁的大门,“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企业标识特别醒目。正是秉承这一理念,企业确定了“正道和透明、成长和革新、重视人才”的经营哲学。在公司技术馆,翔实的材料提醒参观者:不断的挑战,最强有力的技术。考虑环保和效率性的下一代革新技术,将会创造出更高价值的战略产品。在影像馆,“铁的声音”超越时间和空间,让我们见证了珍贵的自然和铁的协调。在厂区,我们仿佛置身于红花绿树的公园。浦项制铁在创新资源利用上不遗余力,企业利用余热发电,满足了企业约90%的电能供应。为保护环境,企业建立了世界领先的环境监测系统,全方位全天候监测厂区周围的空气质量。

        “除了妻儿以外改变一切。”三星集团董事长李健熙的这一句名言曾经引发社会热议,体现了韩国企业的创新意识。在三星电子展览馆,我们见证了三星电子由20世纪60年代初进行半导体收音机的简单组装起步,成长为世界上最富竞争力的电子技术企业的过程,感受了三星公司“以人才和技术为基础,创造最佳产品和服务,为人类社会作出贡献”的企业理念。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财产

        1953年,SK集团以15台织机起步,用10年的时间成为韩国最大的纺织企业,也是韩国第一家纤维出口企业。1980年,SK收购了韩国最大炼油企业——大韩石油公社,1994年,进入移动通信行业,成为韩国最大的能源化学和移动通信企业。SK化工副会长金昌根表示,培养高水平职员,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增长战略的基石所在。

        在三星集团,人才一直被视为企业的“文化基因”,其具体做法有引进核心人才,注重吸纳天才,善用“个性”人才,大胆任用奇才,重视女性人才,科学培育人才,吸引全球人才等。除总公司建立三星集团综合研修院外,各分公司也分别建立了自己的研修院,并通过海外研修等形式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教育培训。

        (本报记者 周立文 曹建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