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05日 星期六

    一个都不能少 半文也不能差

    ——山村教师李金满筹款逾百万救助贫困学童

    《 光明日报 》( 2011年11月05日   04 版)

        “您就是孩子的恩人啊……”近日,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凤山镇二中教师李金满的办公桌前,眼角溢满泪花的村民谢学军在《资助金领取表》和《家长承诺书》上签了字。他小学三年级面临失学的孩子直到大学毕业,每年将得到社会救助款300元。15年来,李金满奔走呼号,牵线搭桥,已救助贫困学童1300多名。

        1996年冬,师范毕业在村小学任教的李金满在上课时发现,总有3个孩子趴在教室外窗台上和学生们一起朗读。得知3个孩子因贫困失学,他从工资中挤出些钱,让3个孩子重返课堂。遍访全村,他发现仍有20多个孩子上不起学。

        “一个都不能少!”李金满决意将失学孩子的情况用信和照片传出去,有时一月竟寄出350封。功夫不负苦心人。2002年冬,李老师联系的120名失学儿童引起北大爱心社的关注并启动资助计划。15年来,他向外界写了5400多封求助信,为失学孩子筹款140多万元,救助了1310名贫困生。

        “半文也不能差!”李金满认定,“这些钱是人间爱心、社会良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些年,他经手的6759份汇款单复印件,11万多份《贫困学生登记表》、《资助通知单》、《收款登记表》、《资助金领取表》、《学生成绩反馈通知书》和各种回信等凭证都保存在4个大书柜里。记者随机拨通了深圳捐款人刘琪的电话:“每学期我都能准时收到有学生家长签字、盖有学校公章的收款凭证和被救助学生的成绩单。9年来我从没见过李老师,但他的做法百分之百透明,我相信他!”

        义务管账的谢老师透露,李老师这些年自己搭进去的邮寄费、差旅费少说有五六万元。他家并不宽裕,夫妇俩在校任教,父亲卧病在床,母亲脑梗塞,哥哥终身残疾,两个侄子一直由他帮助抚养。为省钱,李老师外出时都是吃馒头就咸菜,至今还欠外债两万多元。

        如今,在李老师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贫困救助行列,仅丰宁凤山镇就有100多人主动当起了“义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当地,贫困救助正成为一种自发的爱心接力。

        (本报记者 耿建扩 本报通讯员 周 易 张青龙)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