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包含着推动体育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容。在日前召开的国家体育总局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会议上,党组书记、局长刘鹏如是说。
刘鹏认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要紧密联系体育工作实际,以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激发体育事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对此,刘鹏从四个方面作了详细阐释。
第一,体育是人类文化与文明的产物,体育和其他的文明、文化现象相伴而生、同步发展;
第二,体育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我国体育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
第三,体育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体育不仅是一种身体运动,也是一种教育手段、生活方式,是生产力的重要构成。许多地方积极申办、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直接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四,体育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尤其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体育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艺术,也是交流与合作的窗口和载体,体育所倡导的规则至上、公平竞争等理念,与创建和谐社会的理念相一致。
国家体育总局党组日前下发了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通知。通知要求,要充分发挥体育对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推动作用。通知还特别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运动员、教练员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激发广大运动员、教练员的爱国热情和创新活力,引导运动员树立为国争光的理想信念,鼓励运动员刻苦训练、积极备战,用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优异成绩为党的十八大献礼。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没有文化的体育难能科学发展和长盛不衰。”他说,近年来我国的体育文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很大问题。从全局看,我们抓体育文化工作的力度还不够。一些同志对体育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体育文化工作缺少规划计划,缺少政策法规,机构不健全,经费投入不足,发展不平衡,这些都不利于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体育文化工作。
中国文化中体育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体育文化的繁荣、发展不仅关系着体育强国建设,更是社会全面发展与奔小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孙大光表示,现在的中国体育已经走到了发展体育文化的最好时刻,“当今世界,体育竞争已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竞赛和简单的‘与国际接轨’,已经成为一种体育价值观的竞争、一种体育文化发展模式的竞争,简而言之,就是体育文化的竞争。”
孙大光说,国家体育总局“恰逢其时”,今年推出了发展体育文化的三大举措,第一是在7月召开了全国体育文化工作会议,第二是下发了《关于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的意见》,第三是12月中旬将在北京举行首届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
体育的根本宗旨是通过锻炼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当下体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满足老百姓不断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盛志国在接受采访时说,全会精神是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让全民健身发展的思路更为明晰。
“落实到全民健身工作,从‘方向’上来说,就是进一步构建、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机制’是广泛拓展全社会助力全民健身发展的渠道,推动政府积极履行职责;‘原则’是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格外注重区域差异,力争实现均等化。”盛志国说。
如何用全会精神的东风来推动体育文化的更好发展?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导师熊晓正说,应从不同层次,全方位、有针对性地发展体育文化,并且让文化真正产生作用。(本报记者 王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