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的“新世纪十年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北京大学召开。6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新世纪十年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深入研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与西方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与发展等课题。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郭建宁阐述了十年文化建设的战略、学术探讨和发展态势,提出应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建设共有精神家园问题。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二是与中国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包括实践诠释,而且包括文化解读,只有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结合,特别是把马克思主义与精神家园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发展才能成为现实。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论述新世纪国学热的发展时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国学相结合任重而道远。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李存山提出,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标志。中央党校教授许全兴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总结和概括,两个“老祖宗”都不能丢。中山大学教授李宗桂认为,近三十年的文化研究存在两种缺陷值得注意:一是文化研究的泛化,二是作为学科体系意义上的文化学建设没有受到学术界和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北京大学教授王东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包括意识形态与哲学学术两个层面,两个层面相互联系、相互区别,不可偏废。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程美东认为,不能指望简单地复兴国学解决现实问题和精神家园,应按照“综合创新”的思路创造新时代的中国文化并以此作为中华民族的魂魄,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这种文化发展的集中体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郝立新强调,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它在与当代中国文化的融合共生中已经成为或进一步成为大众文化、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