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0月22日电(记者 刘彬)近日来,我国出版界以各种形式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纷纷表示,响应中央和总署的要求,到基层去,到一线群众生活中去,到一线作者中去,策划高质量选题,多出基层群众爱看、想看、能看懂、买得起的图书。
9月27日,新闻出版总署向各省、区、市新闻出版部门下发了关于在新闻出版系统深入持久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通知,要求图书、音像、电子出版单位要积极采取切实措施,完善编辑下基层的体制、机制,鼓励编辑采取多种方式到基层中去,策划、出版具有真正感染力的高质量选题,把符合群众阅读需求的出版物奉献给广大群众。
9月23日,新闻出版总署机关党委、农家书屋办公室、新闻出版总署机关团委、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机关党委及团支部组织50多名青年公务员到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琉璃庙村,走农村、进书屋、访农户,开展“我看农家书屋”主题实践活动。总署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安立春介绍,现在全国新闻战线正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总署也在新闻出版系统广泛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和“为民服务”活动,要求广大青年公务员通过“走农村、进书屋、访农户”,深入基层、深入农村、走进农家书屋进行调研,充分认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9月5日,江苏省组织省市新闻出版采编人员赴苏南、苏中、苏北采访锻炼,围绕“走转改”活动的要求,组织采编人员深入乡镇企业社区,感受基层生产生活的新面貌、新变化,了解群众生活所需所盼,增强对基层工作的了解。通过异地采访锻炼和与群众交流沟通,感受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同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的变迁和思想脉搏,更好地增强对国情、省情的理解,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理解。
这些走基层活动的开展深深触动了编辑、发行人员。解放军出版社文艺图书编辑部主任张鹰说,新闻界开展的“走转改”活动让我们出版工作者找到了方向。毛泽东曾说,生活是创造的源泉。作家脱离生活,写出来的作品像空中楼阁。编辑脱离群众,不能理解作家的言中之意,更不能体会百姓的冷暖人生。所以,作为图书编辑,也应该像新闻工作者一样,走到田间地头、工厂矿山。作为解放军出版社的编辑,深入部队熟知官兵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编出官兵爱看的书。
江苏人民出版社编辑王翔宇经过一周的基层锻炼,收获很大。他告诉记者,下基层深刻感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真正看到了基层领导有想法,干部有办法,群众有做法。这项活动使我们从基层实践的丰厚土壤中获取了养料养分,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了智慧力量,我们在走向实践的过程中也不断增强了选题的能力。
下到泗洪县锻炼的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钱新艳告诉记者,作为一名省级出版社的编辑,平时的工作就是出版人们喜闻乐见的各种书籍。以前,坐在办公室里策划选题,与作者组稿想的都是怎样打造畅销书,带来经济效益,很少考虑到群众真正需要什么。这次下基层学习,深刻感受到广大农民群众虽然温饱解决了,但在精神文化,尤其是书籍方面的资源还很缺乏,虽然“农家书屋”工程已覆盖各个乡镇,但与城市相比,无论图书的品种还是农民的阅读量都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就要编这些“又好看又买得起的书”。
“隔行不隔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不仅新闻界需要,理论界需要,出版界同样需要。”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说,以前出版界浮躁、肤浅的情况时有发生,出版社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看重市场回报和码洋实现程度,于是“出版的书群众不喜欢,群众喜欢的书不出版”,种种情况都是没有求真务实。所以,此次“走转改”活动范围扩大到出版界很有必要,出版界将会借此势头打造更加繁荣、发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