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23日 星期日

    提升幸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使命

    唐珍名 肖冬梅 柳礼泉 《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23日   07 版)
    “十二五”规划中,文化产业发展措施多与群众生活直接相关。新华社发

        幸福是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它有层次和境界之分,层次和境界愈高,幸福感愈强,社会与人本身的共同发展是提升幸福的必由之路。经济,富裕生活的支柱;文化,幸福生活的支撑。与经济相比,文化的特殊性就在于其根本目的是人自身,优化人的存在是文化的根本使命。文化改变人,也改变社会发展模式,因而是人类提升幸福的深层基础。作为文化与经济的结合物,文化产业直指人的精神需求,它与个人快乐或幸福之间存在着一种必然的联系,其发展方向直接关系到文化乃至人类的未来。关注和提升民众的幸福,是文化产业发展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文化产业:影响文化健康发展和民众幸福的核心要素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成为影响文化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水平的核心要素。

        第一,文化产业的大众化特点,决定了它影响文化发展和民众幸福的广泛性。文化产业中复制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技术现代化,催生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这使原先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大众,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权利形式,文化与民众幸福更为息息相关。同时,文化产业也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大众传播方式,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可以在社会中产生迅速而广泛的影响,为人们提供了幸福生活的典范。

        第二,文化产业的新技术特点,决定了它影响文化发展和民众幸福的深远性。由于广播、电影、电视的兴起和其他电子媒介的广泛使用,人类文化进入了影像的、形象的或视觉的时代。画面成为现代居民想象和观察世界乃至浩瀚宇宙的窗口,人们感知幸福和体验幸福的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第三,文化产业的联动性特点,决定了它影响文化发展和民众幸福的全面性。文化产业的公共参与性及其善于制造大众流行的特点,使得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强的联动效果,文化产业在创造自身价值的同时必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具有强大拉动作用的重要产业门类,这些都会对人民的生活造成方方面面的影响,改变民众的幸福感。

        现实矛盾:文化产业对文化发展和民众幸福具有双重作用

        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推动文化与经济的结合,是人民实现物质幸福的重要途径。在现代社会,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使得产品中文化比重迅速增大,文化性的“软产品”愈来愈多,富有美感和科技含量的智能化产品大量涌现,文化产业因此也成为物质财富的重要来源。第二,低投入高回报,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文化产业具有低投入高回报、消耗物质能源少、取得的效益大等特点,是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产业,其发展可促进民众的身心愉悦,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三,它可丰富人们的文化活动形式,加强人际理解和调适大众心理。文化产业发展使得一个国家的文化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新的生长形态,新的传媒手段提供的图景,丰富人们的感觉世界,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大众在现实生活中的心理紧张和内在焦虑。

        文化产业发展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批量生产的文化产业特性,决定了经营性文化表现方式的趋同。“一切事物都贴上了同样的标签”,人的意识会受束缚,人的文化趣味会受操纵,文化接受者的个性、创造力、想象力、生命力等,都可能会被表面上千篇一律的大众传奇所淹没,幸福的方式也随之被模式化。其次,文化产业发展造就了大众文化的流行,可能导致文化与娱乐的过度结合。作为一种商业性行为,文化生产偏重于制造快乐,感性层面上的愉悦成为大众文化的运作核心,它常常不以提供对世界的理性反思为目的,文化的政治功能、认知功能、教育功能甚至审美功能都可能会被抑制,幸福容易被误解为简单的快乐。再次,文化产业发展的逐利性,往往会促使文化平面化与快餐化。这些,是值得人们警惕并应努力加以克服的。

        时代使命: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以体现更多的幸福关怀

        文化产业发展对文化建设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作用,奠定了文化产业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而文化产业的趋利与浮躁对国家和民族的伤害则具有致命性,也会对自身发展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关注人民幸福,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责任,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在理念上,文化产业发展要率先实现从“GDP崇拜”到“GNH关怀”的转向。20世纪70年代,不丹国王根据“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的思想,提出国民幸福指数(GNH)这个概念。时至今日,经济社会发展由“GDP崇拜”到“GNH关怀”的转向,已成为世界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正大步向幸福国家迈进,作为未来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发展无疑要顺应这种时代的要求。世界经济发展与提升幸福进程出现融合趋势,愈能带给人们幸福的文化产业,将在未来愈有可能占据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愈有可能在世界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优势。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幸福”的信仰和经营理念无疑是最好的通行证,因为追求幸福是没有国界的。

        第二,在实践上,文化产业发展中应处理好不同层次的关系以提升民众的幸福水平。在微观层面,文化产业内部应培育幸福文化、创建幸福企业。文化产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弘扬“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精神,将文化积淀与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化精品,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在中观层面,文化产业应与文化民生协调发展。文化民生事关人民群众的精神信仰、思想状况、文化权益和生活品质,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解决文化民生问题的重点,文化民生建设可以促进民众追求幸福生活的自觉性,提高创造幸福的能力,增强对文化产品优劣的辨别力,它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文化产业面朝幸福方向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宏观层面,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并通过文化投资扩张、文化消费拉动以及文化品牌创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城市转型发展,增进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促进幸福。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