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午后,我看见太阳落山了不是头顶上空的这炎炎烈日而是千里之外的另一个,我所指的山也在那里,在胶东半岛南墅镇的南宋村我双眼模糊,看见了南宋庄身上的那正在暗下去的余晖……
——刘希全《南宋村,太阳落山》(刘希全:山东莱阳人。诗人。著有诗集《慰藉》、《此情此景》等)
漫漫历史长河,孕育了山东灿烂丰富的文化。如今的齐鲁儿女,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已经找到自己的定位,积极谋求向“文化强省”跨越。值得期待的是,山东必将主动融入这场文化变革的大潮,迎来山东文化星河灿烂的未来。
早改真转:改变生存状态
山东共有118家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前经营困难、依赖财政拨款,多数县级院团没有固定资产积累和艺术再生产投入。
高密茂腔剧院改制前的资产负债率为60%,“少演少赔,多演多赔”,难以为继。决定改制时,演员们最怕祖祖辈辈流传的茂腔在自己的手上毁掉。让他们欣慰的是,政府并没有简单地将剧院推向市场,而是成立茂腔艺术研究室,设立“高密茂腔”保护资金,每年投入30万元用于挖掘、整理茂腔传统剧目及创作新剧目;返聘茂腔老艺人,提高中青年演员的技艺水平,打造茂腔少年班……这种把政府财政资金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变“养人”为“养戏”。一大批濒临绝迹的传统茂腔剧目重新登上了舞台,越来越多的茂腔传承人也在演出中茁壮成长。
“早改早主动,晚改就被动,真转真改才能真受益。”目前,山东118家国有文艺院团中,除省京剧院和青岛交响乐团这两家院团保留事业体制外,其余116家全部转企改制或撤并。
近两年,鲁剧走红,新版《水浒传》在山东卫视等四家省级卫视热播。继《闯关东》之后,山东电视人推出的《南下》、《沂蒙》、《生死线》等电视艺术精品,以鲜明的个性特征、丰富的文化内涵,延续着鲁剧的“神话”。许多电视剧目还走出国门,在欧美和亚洲的一些国家播出,多次获奖。
面对文化发展的强劲势头,文化领域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过时。“三局合一、综合执法”的临沂模式应运而生。如今,这个模式扎根齐鲁大地,走向全国。
2007年6月,山东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战略目标;2008年7月,省委作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开。
山东的文化发展之路,足印铿锵,成果斐然。
“文化+科技”:
让文化产业大有可为
原先到泰山的游客,爬完山不是去曲阜,就是到济南,泰山只是中转站,没有吸引人的项目。如今,情况发生了变化,泰山“半日游”发展为“两日游”。白天,游客可以到亚洲规模最大的高科技文化主题公园泰山方特欢乐世界游玩;晚上,还可以去享受以泰山天然山川为背景、以泰山历史文化为核心的视听盛宴——大型实景剧《中华泰山·封禅大典》。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用电子出版、数字影视、网络传输等现代信息技术催生新的文化业态——这是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布局,也是全省各地的共识。
在今年4月举行的法国戛纳电视节上,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制作的104集大型动画片《孔子》,入选戛纳电视节首届亚洲展映会“最佳作品”,这是中国动漫唯一获此殊荣的作品。相应的衍生产品,包括图书、书包、文具等早已开始在全国推广。
由于看好《孔子》的影响力和衍生品市场的前景,崇德影视公司动漫创意研发中心也将落户青岛、莱芜。
“文化+科技”的发展模式,通过加大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极大提升了文化产业的档次和水平,促进了文化产业加速增长。
文化惠民:
让阳光照进每个角落
“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实现文化惠民。”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说。
文登市加快推进农家书屋、文化大院、信息资源共享、“三下乡”、“四进社区”等惠民工程,初步形成了“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烟台市建了集艺术馆、青少年宫和图书城于一体的文化中心,真正做到了“文化民生”。邹平县的农民词作家巩建华、曲作家李志邦创作的作品多次被中央电视台选用,这也得益于县里的文化共享工程。
为提高文化队伍的素质,山东建立了740个基层辅导点,群众文化辅导员达30余万人;为解决农村文化资源不足,建起了“新农村网上图书馆”,在全国第一个通过网络电视进行传输;作为全国最早开展创建文化先进县的省份,城乡公共文化建设已被纳入各级政府日程,目前拥有的全国和省级文化先进县总量居国内前列。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特约记者 李志臣
一方风情
■吕剧
吕剧百年前诞生于山东黄河三角洲地区,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发展演变而来。最初由逃荒农民携带坠琴,边走边唱,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戏曲唱腔和民间小调来丰富表演形式。
光绪初年,艺人时殿元将《王小赶脚》改为化装演出,一演员身绑彩驴,做骑驴状;另有演员执鞭赶驴,操坠琴、扬琴、竹板等乐器伴奏,载歌载舞,大获成功,后逐渐从简单的化装演出发展成为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文联地方戏曲研究室对本省戏曲艺术进行发掘、整理,打开了吕剧现代戏大门。
吕剧大体可分两种:一种是小戏,如《小姑贤》等;另一种是连台本戏,剧本多据鼓词而来,如《金鞭记》等。题材则以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主,委婉缠绵,长于抒情。
吕剧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唱腔以板腔体为主,兼唱曲牌。曲调简单朴实、优美动听、灵活顺口。主要演奏乐器为坠琴、扬琴、三弦、琵琶,称为“吕剧四大件”。
(韩寒)
数字与事实
近年来部分获奖作品
■吕剧《苦菜花》
由山东省吕剧院创作演出。2000年参加第六届中国艺术节获金奖。2009年10月荣获文化部颁发的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
■儿童剧《宝贝儿》
由济南市儿童艺术剧院创作演出。2006年荣获“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
■吕剧《画龙点睛》
由山东省吕剧院创作演出。2006年12月荣获文化部第二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评比一等奖。
■杂技《蹬人》
由山东省杂技演艺有限公司创作演出。2007年在第28届法国“明日”国际杂技节上荣获最高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2010年荣获第三十四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最高奖“金小丑”奖。
■豫剧《大明贤后》
由聊城市豫剧院创作演出。2010年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第十三届文华优秀剧目奖。
■京剧《铁道游击队》
由山东省京剧院创作演出。2008年10月获文化部颁发的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一等奖;2008年12月获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一等奖。
■五音戏《云翠仙》
由淄博市五音戏剧院创作演出。2009年主演吕凤琴获第二届中国戏剧奖·梅花奖表演奖。
专家点评
“四轮驱动”助推文化持续发展
□周忠高
2010年,山东省文化产业一举跨入“千亿元俱乐部”,实现增加值1230亿元,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这一良好发展势头,各项指标争相飘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山东已经具备了持续不断的动力支撑。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四轮驱动”。
宣传发动。山东把搞好宣传发动、提高干部群众的文化意识摆上首要位置,做出建设文化强省战略部署,连续召开了五次高规格的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全省各地普遍建立“一把手”亲自抓的领导责任机制,完善统筹协调推进机制,健全考核体系,在税务、资金、土地等各方面制定了30多项优惠政策,为文化改革发展开辟绿色通道。
改革推动。山东科学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和新成效。目前,共有373家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文化领域大部门体制和综合执法改革基本完成。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不断深化。以文化惠民工程为重点的公共文化服务得到加强,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载体拉动。山东坚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推手,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规模和实力。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对外招商,集中突破;集中要素资源和力量,培植一批主业突出、业内领先、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初步形成了山东文化强企“军团”;统筹规划,错位布局,规模发展,重点建设一批特色园区和集聚型专业园区。
品牌助动。山东以鲁文化、齐文化、泰山文化、海洋文化、泉水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运河文化等八大优势文化资源为重点,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资本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品牌化经营,着力打造山东影视、鲁版出版物、文化节会、民营书业等“鲁”字牌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形成了一批知名文化产品品牌,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作者系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党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