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

    身体美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作者:[美]理查德·舒斯特曼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1日 11版)
    这幅“维特鲁威人”(达·芬奇/作)展示了完美比例的人体,并且通过圆和方的组合暗示了人体与宇宙之间的神秘关系。

        编者按

        本文作者舒斯特曼,1948年出生,供职于美国佛罗里达亚特兰大大学,犹太裔美国人,世界著名美学家、人文学者,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与美学的领军人物。他所提出的身体哲学与身体美学的概念成为当前国际学术界讨论的热点。本文是舒斯特曼专门为《光明日报》学术版撰写的稿件。他认为,《光明日报》尤其是在科技开发、教育推行和文化交流等方面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光明日报》的学术版呈现了多元化的视点、前瞻性的理论,并且提倡理论和生活的结合。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光明日报》的学术版和他的身体美学的主旨不谋而合:都致力于改善生活世界的探索之中。

        概括地说,身体美学不仅是一种批判理论,它同时以理论的形式探讨如何改善身体在感觉领域、交流层面以及自我塑造之中的作用。所以,身体美学所关注的是如何使身体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包括在道德行为中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立场,这是因为道德教化往往是通过社会生活对行为的规范,尤其是通过对于身体习惯的矫正而实现的。身体美学力求增加我们对于运动的了解、提高运动的功效、表达运动之美。与此同时,身体美学还力求改善生活环境,因为环境是使运动得以进行、为运动提供给养、并赋予运动意义的场所。在本文中,我希望向中国读者解释身体美学把现代西方美学和哲学的新发展带进了生活实践的领域,引发了我们重新思考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关键理念;在多个领域的学者共同努力下,身体美学已经成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主题。

        1作为美学新方向的身体美学

        艺术的吸引力在于其丰富的感觉层次:既触发了感官的敏锐性,又点燃了感情表达的生动性。不过,西方哲学体系中的美学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身体在审美体验中的作用。哲学家们往往不顾及人们对于绘画和雕塑中美丽的身体形态的频频关注,也不顾及一个明显的事实,即艺术作品的制作是通过体力的付出和身体的技巧而实现的。所以,哲学家们通常忽略了身体在感知中的重要性,仅仅是把它作为艺术再现的物质对象,或者是艺术创作手段。

        作为美国本土的思想成果,实用主义美学坚持认为艺术活动和其他审美经验能够既可以作为满足生命兴趣的手段,又可以成为生命中有价值的目的。另一方面,实用主义美学颂扬纯真而直接的愉悦的价值,以及身体作为生活兴趣、快乐和目标赖以实现的核心的重要地位。实用主义美学抵制传统美学中冷漠的态度和无趣的思考,提倡更为积极入世的美学。因为毕竟是种种不同的社会力量在塑造着人们的审美经验;在艺术和社会、政治的改革之间也潜在地发生着互动关系。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所有的行为(无论是艺术性的还是政治性的)中,身体都是展开生命活动的首要工具。实用主义建构了身体在艺术创造和审美欣赏的核心位置,在此基础之上,身体美学更进一步地强调并且提出身体——作为有灵性、有感情且担负任务的身体——是所有感觉所不可缺少的媒介。

        身体美学把美学的核心主题重新引向感觉、意识和情感——这些正是“美学”的原意所在。从词源学上说,美学(aesthetics)来自于希腊语中的“感觉”。即使不熟悉这个术语,我们对于同一词根另一个术语“麻醉剂”(anaesthetic)一定不会陌生。众所周知,在外科治疗中使用麻醉剂是为了使患者体验不到正在他身体上进行的手术和由此引起的疼痛,而使其失去意识、感觉和情感。以此而论,中文以“美学”来表达这一学科,实质上失去了其原本的“感觉、感情”的意思,而偏重于强调狭义的美和艺术。

        一旦从美和艺术的狭义的理解之中解放出来,美学的研究领域被拓宽到关于心灵和感觉的哲学探讨的广阔天地之中。通过身体美学的解释,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审美活动中基本的感觉形式。更进一步地说,艺术和美的对象可以强有力地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聚拢我们的意识,激发我们的情感,这也意味着,我们可以更多地提高对于意识、注意力和情感的身体控制能力。身体意识的增强不仅可以更好地促进艺术的创造和欣赏,也会丰富生活的内容,因为我们可以更敏锐地捕捉到日常行为中的感觉、情感和潜能的细微之处。换言之,因为我们可以更有力地控制身体层面的活动,生活因而变成一件被塑造的艺术品,道德规范也可以得到更好地实现。身体塑造和道德规范的关系在中国的儒学传统中得到了充分地理解和运用,因为中国的古人注重以“乐”和“礼”作为道德生活和德行培养的重要手段。

        2作为实践哲学的身体美学

        身体美学以感觉要素和艺术化的生活重新引导美学研究,除此之外,它还在更广的意义上改变了哲学:身体美学通过规范化的身体训练使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相结合,以实用性的社会改良主义方向引导哲学的新发展,乃至要重新唤回哲学的古老传统,即哲学在于生活方式的真正实践,而不在于抽象理论的空泛探讨。

        笔者的身体美学理论提出:身体是每个人的世界中心,统领着每个人的视域;身体还是充满感觉和智慧的主体。然而,为了和现象学的理论相区别,我需要强调一些关键之处:首先,身体美学所追求的不是揭示原初的、基本的和普遍的身体意识,即梅洛—庞蒂所说的“一旦给予即永远存在的不变之物”和在所有的时代和文化之中“都为人所知”(的真理)。在我看来,身体意识总是由文化所塑造,故而在不同的文化之中,乃至在同一文化但不同的身份角色中,身体意识会表达出不同的形式。其次,身体美学的兴趣不仅在于描述文化是如何塑造了身体意识的表达形式,并且还在于探讨如何改善这些表达形式。最后,为了更好地改善身体意识的表达形式,在哲学性的探讨之外,身体美学的内容还包括关于身体训练的实际练习。

        孔子很清楚地表达了身体训练是哲学教育中的重要一面。在《论语·阳货》一文中,孔子曾向他的学生们表示,正如“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他也可以停止以语言的形式讲述众多的道理,而用具体的身体力行来表达他的哲学思考。此外,他还指出,君子应当重视行事为人的合适方式,正所谓:“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论语·泰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整部《论语》所论述的实质是:个人的身体风度、面部表情和衣着方式都可以展示其德行修养。所以,孔子强调道德的修行绝不能停留于口头的谈论和字面表达,而必须落到行动之中:“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这也就是说,真正的哲学应该是以其活泼的生活方式使人信服。哲学由此成为了可以领会的生活艺术。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思想家们也曾经提出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理念,他们把那些身体力行履行理论的学者称为真正的哲学家,而那些仅仅是在写作哲学的学者称为“修辞家”。不幸的是,作为开启哲学传统的最重要的思想家,柏拉图如此谈论哲学:哲思的生活就是一种“死亡练习”,学习哲学就是要练习分离心灵和身体,如此人们才能认识到纯粹的精神性的真理。柏拉图对于身体的贬责随后又被基督教神学所采纳,用以解释禁欲主义的意义,以及彼岸的永生对于此世的生活的超越之处。这种思路极深地影响了西方哲学中的人生观:贬低文化中的身体层面(尼采和蒙田是重要的例外),仅仅把身体视为生活的必要工具;忽视了身体是应被教化的对象,及其在表现个人素质和品德中的作用。完全不同的是,中国的传统哲学,无论是儒家思想还是道家思想,都十分强调身体的重要价值,他们没有把人的身体从自我认识中剥离出去,中国的“身体”观念更为准确地表现出身体和自我的统一性。

        早期的美国学者比如爱默森和梭罗,复兴了哲学作为生活艺术的彻底实践这一理念。这两位美国学者的观点进一步激发了实用主义和身体美学,他们提出了“哲学教授”和“实践或者活出思想的真正的哲学家”之间的区别。受到中国传统哲学的启发,他们也强调身体在生活艺术化的哲学中的积极作用,并且指出身体训练是精神成长中的重要层面和源泉。实用主义哲学家威廉·詹姆斯和约翰·杜威都认为哲学不应局限于理论性的观点,而是要在这些抽象观点和实际行动及具体生活之间建立明确的互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心理学研究,詹姆斯和杜威认真地论证身体在所有的感觉、思想、情感和行为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此,他们就为那个古老的观点奠定了现代科学的基础:哲学是生活艺术的实践,哲学的目的在于改善个人、改善社会。

        身体(soma,希腊词汇)这一术语清晰地表达了身体实践的意思,同时又避开了关于“肉体”或者“肉身”的含混的联想。那么,我选择这个术语,也是为了强调身体美学的对象是一个感觉灵敏、有情感、有动力、有生气的身体,而不是一堆肉、骨、血、淋巴和其他物质的混合物而已。所以,身体包括了身体的主体性层面和感觉层面,而这两个层面无论是对审美实践(艺术创造)抑或是一般的审美经验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只要谈到经验,身体就必须被涉及。“身体美学”(清晰地显示了身体和美学联合)对我所设想的研究而言就是一个合适的名称,因为我想给身体以更审慎的审美关注:不仅仅把身体作为一个外在展示美丽、雄伟、优雅和其他审美品质的对象,更是以身体为主体性存在去感觉这些品质,去经历这些身体品质所带来的审美快感。

        3改善生活品质的身体美学

        我把美国实用主义传统和东亚的哲学理念融合在一起,在逐渐阐述身体美学的过程中,努力回应哲学思考中最为核心的五个问题:知识、自我认知、美德、幸福和正义。若能更好地掌握身体感觉能力,我们便可以更为有效地探究世界,也可以更好地认知自我;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感觉、更有效地帮助别人;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和控制情绪,以获得幸福;我们可以在与人相处时,更好地协调和控制情感和行为,在生活中做到互相尊重和融洽相处。对于情感行为的协调控制首先要求我们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为此,我们需要培养更为敏锐和更有悟性的身体意识,因为情感和行动是通过身体而得到表现的,有时这种表达只是浮现在面部和眼中的浅浅笑意而已,抑或是见到爱人时情感澎湃的内心。

        在由商务印书馆新近出版的拙作《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2011年版)中,我比较详细地解释了这些观点。不过在这里我还要强调,身体美学不是出于自我乐趣的个人研究而已。身体(包括引起自发行为的身体习惯)很大程度上是在人们处所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被塑造的;也正是基于此见,身体美学强调我们应当使用身体去改善这些环境的状况;如此,身体最终必然会由此受惠。

        以更好的身体意识和身体控制能力去塑造更为健康、灵活、敏锐和更有行动能力的公民——身体美学及其关于身体训练的改良原则提供了一条通向更好社会的有价值的途径。我们不应该忘记有多少公众性伤害源自身体的错误使用,这些错误导致了不必要的损伤、事故、疾病甚至毒瘾。我们也不要忘记如下的事实:为了帮助别人,我们需要首先确保自己的身体完全有能力提供帮助。这就是孟子为什么说,孝敬父母或是首要的义务,而保全自己的身体则是首要的责任,否则就无法真正地履行一个人的义务。所以,培养身体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我们的义务,正所谓:“行色,天性也,唯圣人能践形。”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李科林翻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