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27日 星期二

    目前,保障房建设面临诸多难题,如资金短缺、土地供应不足、分配环节亟待规范等;而破解难题的关键仍然是各地是否真的把转变发展方式提上日程——

    建设保障房要真干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27日 16版)
    2011年保障房建设督查六大重点内容
    1-8月全国保障房开工情况表

        一次性交纳30年租金,才能入住廉租房。陕西省洋县近日在廉租房分配中的这一做法,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关注。

        洋县一位承租户表示,自家获准配租的廉租房年租金为1700多元,30年就是5.3万元,再加上储藏室的租金,需要一次性交纳6万余元。这对于困难家庭来说,实在是个沉重的负担。这一做法遭到群众投诉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果断叫停了这一做法。而这起廉租房变成“连租房”的事件也反映出一个贫困县在保障房建设中的困境与无奈。

        是缺钱,还是缺动力

        在今年年初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未来五年,中国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20%。

        作为房地产调控的重要部门,国土资源部也表示,今年开工建设的1000万套和“十二五”期间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用地,将做到应保尽保。通过保障性安居工程,使中国1500万户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目标已定,而实施起来却遇到难题——首要的便是融资问题。据住建部估算,完成今年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所需资金至少1.3万亿元,其中,中央、省级、市县政府将承担5000多亿元,其余的8000亿元要通过融资解决。由于保障房建设运营周期长、利润低,地产企业参与缺乏动力,因此,将8000多亿元资金推向社会和企业,资金能否到位存在颇多变数。

        不只是贫困县,2010年财政收入已过万亿元的广东省面对保障房建设也提出了“资金缺口”的问题。去年底,在确定广州2011年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时,广州市国土房管局透露,由于公共租赁房占保障房建设比重将会大幅度提高,按照以往10%的土地出让金支持保障房建设,将难以支撑。据测算,2011年广州需要的保障房建设资金超过80亿元。

        根据中原房地产土地监测系统统计,广州2010年土地出让金收入大约为347亿元,按照以往10%的土地出让金标准,仅能提供34.7亿元的资金。显然,距离80亿元的资金需求,缺口仍十分明显。

        但也有专家表示,2011年的保障性住房指标的确比往年增加不少,但是随着2009年以来土地价格的大幅攀高,地方政府在出让土地方面获得的收益增长更快,金额巨大,可以说政府的资金并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是不是真的下决心。

        此外,与国外保障性住房普遍建在市区不同,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大多建在交通不便、配套不完善的郊区,而郊区的土地供应相比市区而言,可供应量更大。因此,目前保障性住房建设既不缺钱,也不缺地,而是缺乏动力和压力。

        保民生,还是保GDP

        人们曾一度担心,在地方政府动力缺乏、资金缺口巨大、土地难以落实的情况下,中央政府提出的2011年1000万套、“十二五”期间3600万套的保障房建设目标难度不小。

        统计数字显示,截至8月底,上海保障房项目约完成开工计划的75%;江苏省保障房任务已开工建设30.1万套,总体开工率约为86%;浙江省18.5万套保障房任务目前已开工建设15万套。河北、辽宁、福建、山东及陕西五省保障房开工率较高,截至8月底,五省已开工保障房数量均超过年度规划建设总量的100%。

        6月以来,在各方压力之下,各地的开工量开始大提速——截至5月底,各地保障房开工总数仅为340万套,而短短三个月过去,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数陡增至868万套,开工率高达86%。但在肯定各地“大提速”的同时,部分媒体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为了加快进度,在审批手续不全的情况下就工开建设,边施工边审批的情况更为普遍;还有一些地方,将奠基仪式作为开工的标志,“铲点土就算开工”,自然提高了进度。

        目前看来,地方政府担任了保障房建设的主角。但是,许多地方政府的财力已经捉襟见肘。据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教授孙晓莉介绍,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已经超过10万亿元,如果无偿划拨保障房用地,以及将土地出让金的10%严格用于保障房建设,将使得原本不堪重负的地方政府更加举步维艰。因此,如果不动员民间资本的话,仅靠地方政府也许是扛不起保障房任务的。

        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杰说,关键是保障性住房不产生GDP,还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此一来,没有利益驱动,地方政府积极性肯定不高。这就需要对未完成保障性住房目标的地方进行问责,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介绍,从保障房建设实质推进调研情况看,地方政府已经无暇在“建不建”之间做选择,而是将重点由“口号”快速走向“落实”。当前,多元化融资渠道逐步形成,各地保障房建设正在提速,并进入“黄金开工期”。

        有决心,就有新思路

        当前,在融资和土地等多种制约因素面前,推进保障房建设需要不断创新思路、探索新办法,正如巴曙松在调研中所发现的一样——资金和土地问题都有求解之策,办法总比困难多。

        浙江省副省长陈加元表示:“我们有决心在8月底前完成年度任务的80%,10月底提前完成全年任务。”他强调,这期间,浙江省将进一步健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减少地方对土地财政、房地产税收的依赖;加大干部政绩评价中民生保障的权重,减少干部片面追求GDP的冲动。

        四川省副省长黄彦蓉提出:“预计9月份四川省保障房建设项目将全部开工,年底将建成40%以上。”她提出,在住房保障方式上,可以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实物配租和货币补助并举的保障形式。从全国来讲,当前保障性住房在总量上还比较短缺,还需大规模建设。但在局部地区,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中小户型房源充足,可以通过货币补助,提高困难群众的支付能力。

        目前,面对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各地不断创新思路:如北京将通过发行私募债券方式,筹集资金用于保障房建设。陕西成立了陕西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公司,由延长石油集团出资30亿元,省财政出资10亿元,再通过市场融资,共计筹措100亿元至120亿元来支持配套资金困难的市县建设廉租住房和公租房……

        本报记者 冯蕾 李慧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