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光明日报多路记者奔波于田间地头,走千家万户;同时,一篇篇鲜活生动的稿件跃然报端。记者日前在山东采访时,听取了各界读者对这一系列报道的反应。
新闻稿件扎实了
“光明日报最近的报道对我启发特别大。”山东大学新闻学硕士研究生杨璐赞不绝口,“这些报道写的都是老百姓身边的事儿,看得出记者下了很大工夫,采访得很扎实。”
“好稿件,源于真实的客观实际。”山东大学教师冯俊霞说,“最根本的是去基层采访,把镜头对准群众,用百姓最朴实的话向读者展现最真实的东西。”
好新闻走进普通人心里了
“我是光明日报的老读者了,最近报纸上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多了,小人物的镜头多了。”山东大学出版社编辑姜明感慨道。
济南居民戴峰看了《探访现实版的“老三”们》说:“以前没有关注、了解过地质工作者,总觉得他们的工作是光鲜亮丽的,在光明日报上读到他们的故事,才知道还有那么一批人常年在荒山僻岭奔波,为国家的地质事业无悔奉献着。”
好作品能解决问题了
“《土地都用来开发,我们还吃什么?》这篇报道,将江苏溧水县东庐村的土地资源浪费现象报道出来,给全国面临同样问题的‘东庐村’们敲响了警钟。这让我们更加清醒地思考,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才能真正为老百姓带来幸福?”济南市天桥区宣传部的鲁红伟表示,光明日报这样的稿件将老百姓真正的需求和问题反映出来了。
网友“黎明踏浪”在网上留言说:“光明日报让记者走进民间,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基层、关心弱势群体、关注基层事业的发展,可以说,这是把光明送进老百姓心里。”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王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