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太原9月26日电(记者 杨荣、李建斌)园区内看不到绵延的黑色矸石山,入眼的是鲜艳的树木花草和点缀其间的蓝白色机械设备,10余个项目首尾相连,每一种上游企业的废弃物都是下游企业的原材料,形成了煤—电、煤—建材、煤—化工等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了对煤炭“吃干榨净”,逐层减量利用。这是日前记者在山西大同煤矿集团塔山园区采访时看到的一幕。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称赞说:“塔山园区所走的循环经济之路,代表了中国煤炭工业、能源工业、资源型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为未来煤炭产业转型提供了全新模式。”
从2009年GDP增速全国排名垫底的低增长,到2010年经济V型反转,再到2011年将跻身“GDP万亿元俱乐部”,煤炭大省山西痛下决心调整经济结构,以煤为基多元发展,走上了一条摆脱煤炭依赖、破解“资源诅咒”的转型跨越发展之路。
2010年,山西煤炭行业实现非煤收入2139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0倍。“十一五”圆满收官,“十二五”开局良好。目前,山西煤与非煤产业齐头并进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的理念已深入全行业,全面构建循环经济的转型发展模式已步入快车道。
巨大的变化、精彩的转身来自科学的决策。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山西围绕19个攸关转型跨越的重大课题,组织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领题调研。在一年多时间里,省委书记袁纯清走遍了山西119个县中的近100个,重点企业基本都去实地考察过。眼下,全国瞩目的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取得重大成果,矿井数量由2600座压减到1053座,办矿主体由2200多家减到130家,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全部淘汰。一批年产过亿吨的大煤矿应运而生,山西煤炭产业进入了“大矿时代”,安全生产有了坚实基础。
转型跨越不仅是山西地方戏,现在还有了“国家版”。去年底,中央批准山西建设转型综改区,山西的转型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全省上下努力实现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转变,煤电基地向综合能源基地和现代产业基地转变,粗放高耗增长向集约绿色发展转变,资源大省向经济文化强省转变,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从而使山西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转型,不仅推动了山西的快速发展,而且提高了山西发展的内生力和质量。
今日15版《光明调查》推出“贯彻群众路线·高端调研”系列调查报告之二,中共山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纯清撰写的《走出资源型地区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关于山西转型发展的调研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