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涉及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基础。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预防腐败的重要一环,也是保护农民群众核心利益的关键。
日前,记者跟随中纪委、中联部、外交部组织的反腐倡廉“中外记者采访团”,来到浙江省绍兴县兰亭镇,实地采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有关情况。
行政村基本实现“五化”目标
这两天要给村里发放养老补贴,58岁的阮江村报账员俞凤玲格外忙碌:“上午刚去银行领了支票,下午来中心盖村委会财务专用章,回村盖村支部书记章和文书章,明天再去银行取钱。”她告诉记者,补贴发放完毕,还要电子扫描或拍摄照片,输入信息化管理系统。
“兰亭镇村村有‘三资’管理触摸屏。”站在触摸屏前,镇党委书记陈学军边操作边介绍,该系统有实时呈现、实时预警、实时跟踪及实时公开四项功能。“村民只需点击村里或镇上任一电子触摸屏系统平台,可实时查询‘三资’情况,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前几年,个别村干部利用管理‘三资’的便利,出现腐败问题,引发群众不满。‘三资’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全镇20个行政村净资产1.39亿元,资金总额4787.8万元。如果管理不当,监督不严,不但给村级集体经济带来损失,而且影响基层稳定。”兰亭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心主任施关根说。
2009年4月,在市、县两级指导下,兰亭镇专门成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协调、指导、监督、检查;设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受理村级委托的“三资”服务事项。
绍兴市纪委副书记杨晔介绍,目前全市2187个行政村“三资”管理基本实现组织网络化、产权明晰化、监督多元化、管理信息化、运行阳光化的“五化”目标。
不能伸手也不敢伸手
全市农村集体“三资”有多少家底?清产核资是基础。杨晔说,在核资过程中,我们重点把好清查登记、公示公开等四道关。通过清核,全市共收回各类应收款项3345.14万元,核增资产114605.47万元,核减资产110623.52万元。
2009年8月,紫洪山村计划修一条作业道路,预计投资150万元。按过去的做法,将工程外包给哪家单位,都是村干部说了算。可是按照“三资”管理的新规,村委会必须事先征询村班子成员和群众的意见,编制工程预算,举行村民听证会,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并报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备案。
“村务监督委员会从公开招投标、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到全程跟踪审核。最后,由‘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对该项目实施程序的规范性等进行审查,符合规定才给予入账。”施关根解释说,按照依法、自愿原则,根据村民代表会议表决结果,各村与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签订协议。与此同时,我们还制定了管理及追究办法,建立定期审查、动态报告、审核反馈制度,规范“三资”管理流程。
“村里每月的财务收支状况都会公开,接受监督。”俞凤玲说。
杨晔告诉记者,“全市各县(市、区)农村审计中心还将会同乡镇‘三资办’,对‘三资’管理事项进行审计,及时清理以据抵现,处理各类违规支出等问题。群众监督、审核监督、审计监督,让‘三资’管理更公开透明,让一些打‘三资’主意的人不能伸手,不敢伸手!”
群众满意农村和谐稳定
“三资”管理的规范管理与公开透明,从制度上保障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群众看着明白,心里踏实,对村干部少了一份猜疑,多了一份放心,对村级集体‘三资’管理的满意度越来越高。”俞凤玲说。
统计显示:2008年、2009年、2010年群众满意度分别为85.6%、91.2%、95.6%。2010年全市未发生一起因村级集体“三资”管理引发的群众来信上访,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干部清白,群众满意,有利于促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防止腐败问题发生。”杨晔自豪地说,“全市现有市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100个,市级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45个,省级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26个。”
(本报见习记者 王昊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