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人数众多却面目模糊的群体,他们已远离乡土,却还没融入城市,他们生活在城乡的夹缝里,居无定所、活无定点,“村里很少见、城里到处窜”,他们是“新市民”——来自农村的乡镇企业从业人员,流入城镇的农民工和个体工商业者等。该群体多处于二三产业和城乡两栖状态,是一个最需要加强社会管理的群体——山西师范大学吕世辰教授的力作《新市民的社会管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力图全面解析这个新阶层给我们的社会管理所带来的种种挑战。
吕世辰教授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农村社会学的研究,这本《新市民的社会管理》是他新的研究成果。在此之前,他已出版《农村社会学》、《农民流动与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准市民论纲》等书。他的研究一直围绕处于巨大变动中的中国农民,他也提出一些新概念来描述处于职业变化和城乡流动的农民工,如“流动农民”、“准市民”、“新市民”等。这些概念并非是对同一事实的不同解读,而是对不断变化着的社会现实的跟踪研究。“流动农民”是指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大批转向二、三产业和进入城镇,但处于流动状态,难以在城市定居;“准市民”是指农民流动的最终方向是城市化,农民改变了职业身份而不能改变户籍身份,是因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准市民”就是应该成为市民又难以成为市民的人;随着现实的发展,准市民中的一大批将变成“新市民”,“新市民”在中国不仅要取得城市户籍、享受市民的待遇,而且更要能够融入城市社会,要让都市的阳光普照他们。
社会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新市民是一个有2亿多劳动力的社会群体,而且是处于由农业向二、三产业,由农村向城镇转移和流动的群体。对他们的社会管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需要给予高度关注。近年来,各地对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问题十分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解决他们就业、户籍、社保和子女入学等问题。但是从社会管理的角度,系统地研究新市民管理的问题,为数不多,这就是这本书的独特贡献。
本书以新市民社会管理为中轴展开,分析和阐述了新市民的经济管理、政治管理、生活管理和教育培训。在经济管理方面,探索了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民工的劳动管理和劳动权益维护、新市民活跃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选择、新市民经济的科学发展等。在政治管理方面,研究了新市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政治参与、政治管理和综合治理等问题。在社会生活管理方面,对与新市民有关的计划生育工作、社会生活、户籍制度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进行了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在教育培训方面,论述了新市民的转业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转业教育主要是在转向二、三产业前进行的教育;职业教育是在岗期间和职业活动中接受的教育;社会教育主要是指导新市民融入城市社会生活的教育。
作者在研究中努力实现经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有机结合。本书以实证研究为基础,对新市民的计划生育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政治参与状况等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同时参阅和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统计资料,做到以事实说话。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和理论分析,“悟”出一些道理。既避免了假大空式的说教,又不至于限于简单的数据堆砌。作者还运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在比较中提炼出相关的中国特色理论,给人以深刻启示。
本书作者紧紧扣住中国社会巨变中的重大问题,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蕴含情感的笔触,系统而又富有新意地阐述了“新市民社会管理”这个城市化过程中的新问题。这个新问题所预示的,将是中国城乡管理体制和城乡管理思想的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