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20日 星期二

    医护人员眼里的“博导妈妈”石秋杰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20日   06 版)

        在得知自己身患癌症后,南昌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教授石秋杰仍然面带微笑坚持工作,甚至工作更加出色。(石秋杰事迹报道详见本报9月16日1版长篇通讯《永生的“博导妈妈”》)

        长达14个年头里,石秋杰与病魔进行着不屈的斗争,仅2009年下半年至今年5月28日去世,她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先后住院达21次。这位看似柔弱的“博导妈妈”,以极其坚韧的意志力和精神,给医护人员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她像位知心大姐和慈爱的导师”

        从2010年元月份开始,昌大一附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陈文艳便成为了石秋杰的主治医生。陈文艳说,石老师非常坚强,而且对事业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

        石老师作为一位乳腺癌病人,长期处于病情复发和强化治疗的状态,本来不适合工作,我曾经多次劝她要好好休息,但她一直在坚持上班。为了按时给学生上课和备课,她经常找我商量调整治疗时间。即使在后期,因为放疗导致放射性肺炎而严重影响呼吸和说话,她还是照常做完治疗后就赶去学校上班。

        在坚持正常上班的同时,石老师还积极参加医院的患者教育活动。去年6月,我组织了一次乳腺癌患者教育活动,石老师主动要求做义工,配合我们做好患者的教育工作。

        从她的精神状态看,很多患者都不知道石老师也是一名乳腺癌病人。

        她更像一位知心大姐和慈爱的导师,鼓励我们不断追求进步。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日常的医院工作让我感觉应接不暇,但石老师多次鼓励我在做好临床工作之余,要加强科研工作,多出学术论文,争取在学术上不断进步。

        我开设了一个病友QQ群,其中有一位网名叫“米老鼠”的病友告诉大家,她发明了一种实用又廉价的义乳,可以很好地解决乳腺癌患者乳房切除后影响体形外观的问题。石老师就鼓励她去申请专利,造福更多的乳腺癌患者。

        石老师总是为别人着想。今年5月26日,也就是她离世前两天,她的同事、南昌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张宁邀请我们医院常务副院长吕农华教授来病房看望她。第二天,石老师就连续发了几条短信给我:“陈主任:昨天的事情请不要误会,没有别的意思。张院长是我二十多年的同事和好朋友,他前晚才知道我的事,很着急,昨天就把吕院长请过来了,吕院长只是代表医院鼓励和安慰我,说医院会尽力的”;“多谢你一年多来给我的关心和帮助!我觉得我有必要说声谢谢。可惜我现在完全表达不出来,我都快郁闷死了”;“看到你开心地大笑,我也很开心,其中算上我三声。这次入院以来我都不会笑了。有你真好,不打扰你了。”这让我非常感动。我知道,她是担心会给我带来思想上的压力啊。

        “她是一位不喜欢麻烦别人的病人”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护士陈丽芳从2006年开始就跟石秋杰有过接触。因为长期的接触,两人会像朋友一样聊天。陈丽芳说,石老师给她留下了太深太深的印象——

        石老师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很坚强,很和蔼,不喜欢麻烦别人。在医院治疗期间一般不会叫喊,甚至连呻吟都很少,她是怕麻烦我们医护人员和影响同病房的病友。即使在最后胸腔积液非常严重导致呼吸困难的时候,不能平躺的她也只是安静地坐着,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才会招呼护士。

        在跟石老师接触的时间里,她讲的最多的就是“小陈,赶紧给我做啊,做完我还得赶回学校上班呢。”这种敬业的精神,让我觉得很敬佩。

        石老师住院期间,我经常看见她在病房里跟病友交谈,给他们讲如何配合治疗,劝她们乐观坚强地面对。

        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看着忙前忙后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已经很虚弱了的石老师对我说:“我不想麻烦别人,只想回家。”这让我终身难忘。

        (本报记者 胡晓军 董城 本报通讯员 孔爱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