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18日 星期日

    以色列谨防“政治海啸”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18日   08 版)

        以色列驻约旦大使及使馆工作人员15日“撤离”回国,以防范类似驻埃使馆遭冲击事件再度发生。媒体纷纷猜疑,以色列面临的“政治海啸”会否蔓延到约旦。

        一般来说,以色列驻约旦的使馆人员每周四都回到以色列度周末,但中东地区许多媒体12日透露,约旦反对派正积极策划于近日在以驻约旦使馆前发动“百万人示威”,欲冲击使馆、扯下以色列国旗。他们还通过“脸谱”呼吁网民参加,已有3000多人签名声援。虽然以专家称,发生“大规模示威”的可能性不大,但应防患于未然。在通报美、约两国政府的同时,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外长利伯曼14日指示驻约旦使馆人员提前一天回国度周末,以避免使馆人员受到伤害。

        本月9日,埃及首都开罗曾发生数千示威者冲击以驻埃使馆,导致两国关系严重恶化的事件,成为以色列与土耳其关系恶化之后的又一波“政治海啸”。如今,“阿拉伯之春”已经蔓延到约旦,幸而较开明的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和摩洛哥国王一样,及时采取大幅改革举措,缓解动荡,成为中东较稳定的两个王国之一。今年5月,在以建国日(巴勒斯坦称“灾难日”)示威活动中,大批生活在约旦的巴勒斯坦人在约以边界示威,受到约旦警方阻拦后,示威者转向约旦首都安曼以驻约旦使馆示威。

        此次,约旦派出上千名军警严守以使馆,承诺不允许“开罗事件”在约旦重演。15日晚,400多名左翼和宗教分子在以使馆前示威,呼吁驱逐以大使、取消约以和约,幸未酿成大祸。一场虚惊过后,以驻约外交人员得以如期返回安曼工作。

        媒体透露,约旦反对派此番反以情绪虽受“开罗事件”鼓舞,但主因却是不久前维基解密网公布的材料称,美国有意把约旦变成“巴勒斯坦难民之家”。巴勒斯坦难民是约旦的一大敏感问题。联合国1947年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和犹太两个国家。以色列于1948年建国后,阿以爆发了4次大战。70多万阿拉伯人逃离故土沦为难民。现在,巴勒斯坦人口已近1000万人,但半数是难民,他们生活在58个难民营。在约旦生活的巴勒斯坦人约有200万,占约旦总人口60%以上。巴解组织在约旦的势力强大。约旦在1970年的“黑九月”事件中,曾驱赶驻扎在当地的巴解组织成员。据悉,巴解组织一半以上成员在“黑九月”事件中丧生,巴解总部被迫转到黎巴嫩。而巴难民问题是以巴和谈的难题之一,以迄今只同意接纳5万至10万巴难民。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中东动荡并非因以而起,但伊斯兰极端主义分子把以作为“出气筒”。阿拉伯各国自顾不暇,各方都无意继续恶化和以的关系,这有损双方长远利益,以色列采取低调应对,“政治海啸”应不会继续蔓延。

        (本报驻特拉维夫记者 陈克勤 本报特拉维夫9月17日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