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18日 星期日

    高碳地区的低碳事业

    ——武汉市青山区发展循环经济纪实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18日   02 版)
    青山码头附近,一头水牛从江水中爬起,满身沾满淤泥正在享受着暖阳。CFP

        如今,在武汉市民印象中,青山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它的经济总量占武汉市的三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金银青山”;它又是武汉市首个山水园林城区,堪称宜业宜居的“绿水青山”。

        曾几何时,汇聚了武钢、武石化、青山热电厂等10多家国有大型企业,依靠工业起家的青山区,虽然在武汉版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污染排放一度占武汉的70%。自2007年成为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区以来,青山区在“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方面进行了富有特色的探索,为工业区“就地转型”提供了具有示范意义的标本。

        企业小循环:垃圾里淘“金子”

        青山区区委书记秦军介绍,青山区作为全国知名的重化工集聚区,要从根本上解决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控制污染,而利用资源,推动企业内部循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青山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规定,推进小循环的措施是实现“清洁生产审核”和“能源管理”。

        以此为契机,辖区内各企业纷纷进行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的节能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极大促进了能源节约。2008年,武钢投资4亿元,建成节水示范工程,生产用水循环率达到95.56%。多年来,武钢集团已累计投入32.5亿元,用于固体废弃物处理、空气和水质改善。武石化开展清洁化生产,不仅节约了能源,还大大降低了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了排放物、噪声和光的污染。

        循环经济的另一推动是企业间的资源共享。青山热电厂向武钢、武石化等大型企业提供充足、稳定的热能,减少周边地区的供热小锅炉,提高了供热质量和热能综合利用率,大幅度降低了发电煤耗和污染物排放。青山热电厂建设的热电联产机组有偿为武石化提供余热,武石化则取消拟建锅炉的规划,减少近1亿元投资。

        武汉循环经济研究院万迎峰主任介绍:“以前,大企业的目光停留在自身产品的效益点上,实施小循环之后,企业看到了新效益。”在节能减排的同时,通过循环利用,武钢从高炉渣、炼钢渣等废弃物中,淘到了价值上亿元的“金子”。

        园区中循环:环保企业纷纷孵化

        在青山区,一些环保企业纷纷孵化,它们是青山区在多个企业及园区间推动循环经济的成果。这些企业具有衍生性,它们依托钢铁、石化和电力等重型工业生存,“专吃”大企业生产的废渣、废气、废水,生产环保产品,或延伸大企业产业链,进行钢材、石油的深加工。

        创富标兵企业武汉保华石化公司,利用武石化的工业废料,生产轻、重芳烃和重质沥青等产品,年产值可达8.2亿元,创利税2400万元。 

        冶金渣环保工程公司,依托武钢排放钢渣而兴盛。该公司利用钢渣,每年生产20万吨磨细钢渣粉和10万立方米钢渣空心砌块,不仅实现了武钢钢渣零排放,还让废渣场变成景观区,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环境效益。

        统计显示,连续5年,青山区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销售、利税增幅均居武汉市中心城区之首。目前,青山区已形成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3大园区:以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础设施共享为特色的工人村都市工业园;以环保设备生产、增值服务为特色的环保产业园;以循环经济支撑技术研发、咨询服务为特色的高新技术园。

        “在充分利用资源、优化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了效率和利润的最大化。”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表示,青山区的循环经济的发展极具示范价值。

        社会大循环:绿色无处不在

        绿景苑小区,是青山区低碳生活的缩影。

        绿景苑小区堪称是“节能小区”的代名词。该小区是湖北省首家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和武汉市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工程,在建设中共应用62项节能技术。走进小区,随处可见环保节能“身影”。

        外墙体外保温技术的应用使小区住宅比普通住宅节能50%;小区一半居民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每年节约用电28.1万千瓦时。居民生活污水也有了新用途。小区污水处理设施将生活污水收集后,通过预处理池、生态桶、沉淀桶、砂滤、消毒等一系列处理,变成清澈的中水。中水用于景观用水、绿化喷灌和道路冲洗,不仅每天可节约50吨自来水,也相应降低了生活污水的排放。

        依据武汉人的生活习惯,该小区自创垃圾分类法,把垃圾分成干湿两类。湿垃圾直接交由小区内的微生物有机垃圾处理房分解,用作有机肥料;干垃圾有用则再循环,无用则拿去填埋和回收。

        据悉,青山区规定,政府将会实行项目补贴和政策扶持,在新建小区内建设太阳能利用、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等设施。武汉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专家介绍,多个新建小区内将会开办节能超市,出售各种各样的节能产品,效仿“家电下乡”的方式,以实惠的价格推广。

        发展循环经济,深刻地改变青山区。该区提前1年完成武汉市下达的“十一五”减排任务,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5.1%较“十五”期末提高17.8个百分点。

        青山区区长黄家喜表示,“十一五”期末青山区工业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分别减排了34.2%和25.9%,预计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15%,主要污染物(SO2、COD)排放总量继续减少,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0年下降20%。青山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本报记者 夏 静 本报通讯员 董 俊)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