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18日 星期日

    “孩子们下山上学了!”

    ——石家庄实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18日   01 版)

        “孩子们下山上学了!”新学期伊始,石家庄市不少山区群众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今年以来,该市在山区六县实施的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已新改扩建中小学28所,山区孩子们近日陆续下山进入新学校,至9月底将有万余名“山里娃”下山就读。

        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说,实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就是要把深山区学生集中安置在城镇和县城免费就学,将来让他们在城镇就业,通过孩子带父母,一人带全家,逐步引领群众走出深山,从根本上实现脱贫致富。石家庄要力争在2至3年内,使深山区6万多名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全部下山接受免费教育;10至20年内完成深山区贫困人口向城镇转移就业。

        石家庄市山区多,赞皇、灵寿、元氏等6个贫困县中,集中连片的45个乡镇60多万群众生活条件普遍比较艰苦。近年来,该市先后实施了综合扶贫、产业和项目扶贫、“雨露计划”等各种扶贫工程。但由于受自然环境和保守观念的影响,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任务还相当繁重。

        经过充分调研,石家庄市决定实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通过教育移民、智力扶贫、山娃下山、民生上山,着力改变山区贫困面貌。具体做法是:小学生以学区为中心就近集中,初中生向县城集中,高中生按报考志愿在全市范围内统筹安排,未升入高中的学生免费接受中职教育或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力度,在两年内高标准新建6所城区寄宿制初中,新建扩建50所中心乡镇(学区)寄宿制小学;另一方面,大力整合教育资源,以强强联合、强弱搭配等形式,提升教学质量。

        市里除每年安排6000万元专项资金外,还按照“政府投入一点、部门支持一点、企业援助一点、社会募捐一点”的原则,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保证工程建设和运转的需要。在区域中心小学,原则上1—3年级按1:10、4—6年级按1:20配备生活老师,每所学校配备校车,免费接送学生。

        在元氏县苏村中心小学,记者看到,在大片庄稼的映衬下,一座崭新的3层红色教学楼格外醒目。据介绍,今年该校共接收9个村240名小学生前来集中就读,学校新增了16名教师,新上了三台多媒体设备,两三年内将全部实现多媒体教学。

     短评

     从根本上扶贫

        石家庄市实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让深山区群众的后代享受更好的教育,通过改变孩子的命运进而改变整个家庭命运。这一战略举措,进一步诠释了教育优先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长久之计。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智该如何扶,治愚又该从何处着手?深山区群众之所以长期贫困,根本原因在于自身缺少脱贫致富的本领。长本领需要良好的教育,而山区教育又长期存在规模小、办学条件差、教师进不来留不住等困难,教育质量很难保障。石家庄市实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着眼于从优化教育这个链条的起点开始,用良好的教育提升山区人口素质,使其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是一项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可能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和轰轰烈烈的政绩。但是,这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做法一定会得到老百姓的衷心欢迎。(本报记者 耿建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