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从电力线路工成长起来的高级工程师,用毕生点亮万家灯火;
他参与设计了11750座架线铁塔,领衔设计了4700多公里输电线路;
他爬过的山加起来高度相当于259座珠穆朗玛峰……
40年的风雨征程,江小金从一名普通线路工逐渐成长为浙江宁波电力设计院院长、宁波电业局副总工程师。
如何将电力高效地输送到千家万户,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电力系统面前的一个难题。江小金一直在思考,输电要架铁塔,没有铁塔架线,就不能更好地将电输送出去,怎样在短时间内多立一些铁塔?
一次,在测量选取铁塔位置时,需要挖掉一棵松树。看着树底下密密麻麻的树根,江小金忽然想到,铁塔的塔基如果像树根一样扎根在土里,不是既省力又稳固?1995年,江小金带头设计的“树根桩”问世了,这是铁塔史上的一次重要创新。
如今,“树根桩”技术在我国东南沿海广泛应用,不仅比传统的方法节省成本10%至30%,而且比原来的塔基稳固一倍。
铁塔建造起来,随之而来的却是土地征用和空中走廊的美观问题。
江小金又琢磨起来:经济越来越发达,以后可征用的土地肯定会越来越少。能不能将两条双回路高压线并在同一座铁塔上?
江小金召集设计人员开始设计模型,并定制铁塔。经过反复论证,终于研究成功窄基同塔多回路输电设计线路。
2002年4月,宁波高压“走廊”上架起了浙江省第一条110千伏水平排列同塔四回路输电线路。一条水平四回路高压线比两条双回路高压线减少“走廊”20%以上,减少塔基占地面积50%,经济和社会效益不可估量。
江小金一直对党、对单位、对人民心怀感恩,近20年来,他创造了20个浙江省乃至全国电力创新的第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他也总是身先士卒、勇于担当,挺身而出。
2008年初,浙江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冰雪灾害。宁波12条22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发生导线覆冰倒塔故障,情况十分危急。“这些线路的设计和施工我都参与过,让我带队去吧。”江小金冲在了最前面。
2009年4月,江小金被确诊患上罕见的皮肤NK/T细胞淋巴瘤。上海专家看过他的CT报告就说:“这是位劳累过度致病的患者。”大哥江圣浩回忆说,在江小金19岁时,就曾因积劳成疾引发胸膜积水,被送到宁波第二医院抢救。出院后,他不顾医生“不适合继续做线路工”的医嘱,再度投入电网建设。第一次化疗结束后,江小金闲不住,要求回到宁波电力设计院工作。“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我不想歇下来。有病不能干重活,让我审核一下图纸总可以吧?”
2011年2月2日,大年三十,年仅58岁的江小金,因患皮肤NK/T细胞淋巴瘤,永远离开了他一生挚爱的工作岗位。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江小金想得最多的,仍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电力事业。(本报记者 严红枫 本报通讯员 童颖骏 吴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