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13日 星期二

    一位教师的来信

    媒体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毛德胜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13日   10 版)

        我是一名高校辅导员,很欣喜地看到了贵报及新闻媒体在报道上发生的变化,就是来自基层的新闻多了。

        在刚刚结束的学校迎新活动中,值班学生干部在闲暇之余跟我聊起了《新闻联播》,说他看到贵州东南部大旱,往年能收五六千斤的地里,现在颗粒无收,有的农民竟然用野蜂巢来炒菜吃。他实在没有想到旱情如此严重,灾区百姓的生活这样不易,对自己平时的奢侈浪费行为深感愧疚。与此同时,我也在报纸、电视上看到全国新闻战线正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贵报也在头版开辟“走基层”栏目,新闻报道的确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通过与学生的进一步交流,我发现同学们对这一活动的关注度也很高。学生佳慧给我讲了她在电视上看到的故事:安徽休宁齐云山上有一位妈妈,为了供孩子读书,16年来坚持做连男人都嫌苦的挑山工,成了一名“女挑夫”。她每一趟要挑至少一百斤的重物,却只有20元报酬。令人欣慰的是,她有两个孩子今年顺利考入大学。佳慧说:“我从小生活在城市,虽然也知道父母养家不容易,但还是无法想象一个母亲竟然靠这么纯粹的体力活去抚养3个孩子,一干就是十几年,实在让我敬佩!”

        我带的是新闻专业的学生,正好借此机会了解他们的看法,就说到:“你们是学新闻的,大家来评评报吧。”有学生说:“这些报道很生活,而且也挺有意思的。”其他同学也纷纷表示赞同。我说:“你们觉得这样的报道和之前的比起来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李星抢着说:“亲切。我老家还上了光明日报呢!”

        这其实也正是我的感受。现在的不少大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基层生活严重缺乏了解,这给我们高校辅导员开展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处。一些学生还“不太愿意到基层,怕吃不了苦”。不过也有学生说:“大城市竞争太激烈了,而且人才饱和,不如基层舞台大。我看了光明日报报道的《一个‘海归’与一个乡镇》,‘海归’能在农村发现市场,我们也该去基层寻找广阔空间。”学生展鹏接着说:“我看到湖北日报上还报道了农村的无公害水产养殖,采用微生物制剂喂养,既能调整水质,又能给鱼儿提供生长所需元素,可先进了。农村跟我们的想象是真的不一样了。”

        学生的一席谈话使我颇有感触。此次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系列报道,通过记者和老百姓吃住在一起的真实体验,用朴实的语言,读者易于接受的文风,成为了一个帮助学生了解基层、了解社会、了解国情的窗口,也为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希望贵报能够多开展这样的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此外,我认为新闻战线的“走转改”活动对全社会都有借鉴意义,这有助于我们全社会都积极关注世情、国情、民情,说实话,办实事。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教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