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06日 星期二

    科学与艺术

    用聚丙烯捕捉闪电

    作者:雪杉非狐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06日 12版)
    闪电的形成 希克曼等人借用500万伏的高频高压粒子加速器为聚丙烯塑料块加电压,使聚丙烯塑料块内部积聚的电荷达到100万-250万伏。然后,用锤子轻敲钉子接触塑料块,不到1微秒的放电时间内,电子在塑料块中飞速向钉子移动,放出的热量熔化塑料,留下永久的闪电轨迹。
    在内部已形成闪电轨迹的塑料块附近设置深色背景和适当的光源,就能重现闪电的光芒。
    “电击化石”(Shockfossil) 由费米实验室的物理学家托德·约翰逊创作,通过事先在有机玻璃板内雕刻一条狭窄路径,大量电子瞬间涌入“捷径”后,密集热量形成的形状便永久留在了玻璃板上。他使用多个聚丙烯塑料块配合各色照明光源,得到了更加绚烂的图样。

        闪电虽然让人心惊胆战,但那稍纵即逝的线条却令人着迷。闪电击中的地面会留下“李庭博图”(Lichtenberg Figures,1777年由德国物理学家 Georg Chrisoph Lichtenberg发现,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与闪电在空中的轨迹十分类似。高电压在绝缘材料内放电时也会产生“李庭博图”,美国退休电气工程师伯特·希克曼(Bert Hickman)和物理学家托德·约翰逊(Todd Johnson)等人就用这个原理用聚丙烯塑料成功捕获了闪电,并制作出星星、橡树、太极等夺目的造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