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06日 星期二

    如何适应大一生活

    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06日 05版)

        开学了,带着希冀与梦想,又一批新生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开始了新的人生征程。 

        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未知的生活,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当初的新奇、兴奋、愉快、荣耀逐渐消退,焦虑、受挫、担忧、混乱接踵而来,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大一新生跳过“龙门”后,依然需要迎接新挑战。 

        筑就“心理”安全长城

        “来到大学想学些什么?怎样使自己的大学生活丰富而充实?大学毕业后能干些什么?”每年开学,河南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邵强都会提醒新生们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在中学,学生目光放在刻苦学习上;在大学,他需要向社会、生活、历史、未来等各方面放眼展望,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树立起适宜的奋斗目标。”

        邵强说:“大学以前,学生们的目标普遍比较明确——高考,进了大学后发现目标突然消失了,于是开始迷茫,导致心理落差,这是新生入学后最常见的问题之一。”由于匆忙应对角色转换的不适应,压力过大或过分放松的表现在新生中比较普遍。怎样以理性的思考和清醒的意识在心态调整中实现“华丽转身”呢?接受自我、超越自我、迎接挑战,筑就心理“安全长城”,是大一新生要过的第一关。

        走进大学,很多人惊呼,大学生活与自己的想象并不完全合拍,有的专业甚至比高三压力还大。大学里的竞争,不再仅仅是学习成绩,眼界学识、文体特长、社交能力、组织才干等都成了重要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很容易看到自己的弱点,为此,一定要给自己重新定位,正视差距,重建自信。自信而不自傲,自强而不自卑,从一点一滴中把握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走进大学这个人才的聚集地,大一新生若依旧沉醉在过去的光环中不能自拔,很容易迷失前进的方向。每年都有部分同学高考成绩非常好,然而在大学里成绩一落千丈,逐渐自暴自弃,有的甚至出现心理疾病。”河南理工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潘子彦老师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他们对新的环境、人际关系、学习模式、生活方式的不适应,从而导致心态失衡、萎靡不振,无法集中精力学习,行为较孤僻。”此外,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感情变化、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都会引发大学生们的心理问题。所以,扬长避短,找准前进方向,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让攀登成为一种人生的姿态,在和谐、快乐、奋发中度过这一最美好的时光就显得尤为重要。 

        适应大学“学习”方式

        “大一时,仓促加盟懵懵懂懂;大二时,磨打锤炼充满幻想;大三时,时光匆匆彷徨不安;大四时,游离徘徊如梦方醒。”这段在大学校园里广泛流传的话概括了不少大学生四年的学习过程。 

        大学校园不是想象中的“乐园”,珍惜现在才能成就未来。大学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完全不同于中学,一些学生无法融入大学这个“小社会”而产生种种“心结”,空虚、寂寞、郁闷笼罩着他们,所以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 

        大学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学习信息量大、速度快,更加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实践性。因此,大学新生要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和动机,学会调整心态、安排时间。 

        “大一新生要善于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尽快实现从充满幻想到脚踏实地的转变,变‘被动’为‘主动’,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成功。”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浮新平说,“大学的学习不再是老师追着学生,而是学生主动求助老师,要学会自己安排时间,要学会主动,善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大学学习并非局限于上课和阅读教材,和大家讨论交流、听学术讲座、参加社会实践等都是学习,关键是要善于充分利用资源,将学到的知识实现有效地消化、整合。

        “学长是很好的老师。”了解学校、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最好途径就是多向学长们请教。许多高年级学生都说,一定要留下入学时负责接待你的那个学长的联系方式,不懂的问题随时咨询。向他讨教学习方法,了解哪些课该重点学,哪些课该选修,怎样申请奖学金,考试时如何整理复习资料等,你一定会受益匪浅。 

        “听课功夫在课外。”大学课多,所学东西也多,有的大课几百人一起上,师生互动少,因此一定要提前预习,尤其是理工科;另外,大学学习关键靠自觉,不能仅靠上课听讲,下课后应认真整理笔记,再好好吸收,老师布置的书目、论文,课下一定要认真读;另外,老师的板书也应该记。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上大学后,生活环境有了很大变化,没有了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事无巨细的提醒,许多事情需要独自处理,真正的独立生活开始了。从离不开父母的家庭生活到事事完全自理的大学生活,大学新生难免手足无措,因此,除了学习,还必须学会打点个人生活,培养自己的独立生存能力。专家们对此提出了几个建议。 

        首先,要学会理财。第一次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新生们用钱往往比较忙乱,总是稀里糊涂地钱就没了。因此,要根据家庭经济能力和自己勤工俭学的能力来进行日常消费,学会精打细算,量力而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把有限的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在初期可以列一个明细表,看自己一个月需要多少生活费、学习资料费、交际应酬费等,是不是每一笔都是该花的。也可以先列一个切实可行的消费计划,避免没到月底就出现“赤字”。并且要尽量按照计划执行,多余的钱可以存入银行,以备急需时使用。 

        其次,要适应环境。由于大学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学生的“异质化”程度很高,地区差异使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气候条件、饮食起居、生活环境等都有很大不同。要学会和性格不同、意见分歧的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在个人利益面前斤斤计较,更不要打击别人;对人要宽大仁和,坦诚相待,创造一个安定团结、心情舒畅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这也是为将来尽快适应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再次,要合理安排。大学生精力旺盛,又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确保顺利、成功度过大学阶段的一个重要基础。为了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要合理安排作息制度,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增加生活乐趣,提高学习效率;教材用书可“薪火相传”。不少课程用的教材,学校并不会要求学生购买新书,学生完全可以从学校的校园论坛或“跳蚤市场”买到学长们用过的教材,价格比新书优惠得多。这些书用完后,如果没有收藏价值,完全可以再转手卖给需要它的新同学。

        本报记者 刘先琴 本报通讯员 徐春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