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百姓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文化服务,让百姓享受文化之乐?山东的实践表明: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只有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为民所乐;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只有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才能为民谋乐;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者只有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才能与民同乐。
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核心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而如何为百姓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文化服务,让百姓在安居乐业中享受文化之乐?这也成为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最大的忧虑和难点。带着对公共文化服务“忧与乐”的思考,光明日报和中国传媒大学联合组成调研组,对山东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进行了调研。
组织者之忧——如何让百姓成为舞台的主角
任光业今年67岁,是邹平县好生镇蒙二村的村民,也是蒙二村门球队的3号球员。在好生镇“全国门球大联动——八里河村邀请赛”的比赛现场,任光业正摩拳擦掌地做着热身运动。四年前,在好生镇的号召下,老任和众多村民一起,加入到群众文化活动队伍中。为了让更多人享受文化服务,好生镇通常先选择十几个“文艺骨干”进行培训,而后由他们手把手地教会更多的百姓。“在教学中不断琢磨和进步”是好生镇“百姓文艺骨干”们的最大体会。
这样的辅导方式在山东省并不少见。“十一五”期间,全省确定了100个省级基层辅导点,640多个市级基层辅导点,各基层公共文化辅导站点累计培训群众文艺骨干超过6.5万人次。
对于基层文化活动的组织者,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让百姓成为舞台主角,在文化活动中找到幸福,收获快乐。“以往百姓都是被动地接受文化,如何让他们从主动参与文化到成为文化的主角?”邹平县文化馆馆长刘希华每天都在思考这件事情。而为了摸清百姓的文化口味,好生镇党委宣传委员孟凡谨一头扎进村子里蹲点,一住就是一个多月。事实证明,孟凡谨这种“一根筋”式的工作方式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在,以“百姓舞台百姓演,百姓舞台百姓唱,百姓个个是主角”为活动宗旨的“百姓舞台幸福歌”成了邹平百姓津津乐道的文化大餐。后来,我们又从山东省委宣传部了解到,山东的老百姓们通过这样的文化活动还走上了更大的舞台:济宁农民刘大成走上央视“星光大道”并夺得年度总冠军,菏泽单县“大衣哥”朱之文被网友奉为中国“真正的农民歌手”……许多群众自豪地说:“老百姓喜欢凑热闹,说说唱唱提精神,活动筋骨攒劲头,俺郭家沟的‘春晚’不比电视里的差!”
服务者之忧——如何为百姓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土墙社区是诸城市实施农村社区化建设中打造的一个普通社区。当我们走进社区图书馆时,放暑假的王靖雨小朋友正在用农家书屋“一卡通”借阅证借书。据介绍,在诸城市开展的“阅读改变人生”全民阅读活动中,为了更方便地让百姓享受文化大餐,诸城市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全部社区图书实施了互联网统一登记管理,图书馆工作人员现场向我们演示了这套图书借阅系统。在图书搜索栏键入《一千零一夜》,该系统迅速显示出不同版本的同名图书在全市范围内的分布:市图书馆、辛兴米沟、辛兴丁家庄、辛兴岳水、诸城实验小学等地图书馆均在馆,读者可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一家借阅,并就近在任何一家图书馆归还。
调研中我们听到许多关于文化服务形式人性化、多样化的称赞。临沂市平邑县仲村镇临城村村支书曹庆华介绍:“去年年初,山东省‘三下乡’活动改送图书为送购书卡,购书卡发到了村里,我们有了购书自主权!”曹庆华所在的临城村一共分到面值100元的购书卡5张。主动权的“下放”提供了更宽泛的选择范围。针对临城村农业产业的特点,曹庆华和村干部们下了很大功夫挑选特色农业科普图书,并征询了村民们的意见。因为有了具有针对性的图书,老百姓从中得到了实惠,临城村养鸡专业户孙敬明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孙敬明的养鸡场原来常遇到鸡瘟,种鸡大面积死亡,后来他通过农家书屋借阅各种有关鸡类疾病防治的图书,丰富了家禽饲养知识,现已经成为年收入十几万元的养鸡大户了。
在山东基层文化服务工作者心中,最关注的就是如何才能够为百姓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最想做的就是让农村百姓享受到均等的文化服务。统计数字显示,2009年,全国城市文化投入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70.6%,农村仅占29.4%,城市比农村高41.2个百分点;城市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了33.27元,而农村人均文化投入只有12.1元。我们在此次调查中了解到,山东把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并着力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和农村倾斜,早在2005年山东省就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现在山东全省建成农家书屋4.5万多家,数量居全国第一;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覆盖全部建制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提前实现了“村村通”目标。
管理者之忧——如何让百姓高效率地享受文化
8月17日傍晚,在日照市东港区陈疃镇综合文化中心广场,由该区阳光吕剧团义务演出的新编吕剧《李二嫂改嫁》鸣锣开场。虽然舞台简易,当地农民还是把演出场地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观看节目的1000多名群众如痴如醉。前往中心广场看戏的观众,最远的步行不过十分钟。东港区在农村构建起“中心村、大村、小村”三环布局公共文化服务圈,以中心村为核心点,辐射带动周边村,根据财力、地域等因素,分别建设文化大院、街心公园、健身路径、乡村戏台、农家书屋等不同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近万人都纳入了“一刻钟”服务圈,深得群众满意。
为了让老百姓更好地享受文化服务,即墨市图书馆对闭馆时间进行了夏季时令的调整,然而,还是无法满足百姓“全天候”的阅读需求。为解决这一难题,即墨市图书馆引入了全自动图书自助借阅系统,张田田就深受其益。家住即墨市的张田田是贵州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利用假期回家的时间,张田田在即墨市图书馆办理了阅览证,每天都来看书复习。“从家里步行十分钟就到图书馆了,这里环境非常好,有免费的水和空调”。然而这还不是吸引张田田的主要原因,图书馆广场上的全自动自助借阅系统,只要登记在馆的读者使用二代身份证,用不了一分钟时间,便可实现自助借书、还书,其服务效率之高让张田田十分满意,用张田田自己的话形容是“如鱼得水”,因为“晚上想看书的时候可以随时来借阅”。
据悉,山东全省共有国家一级图书馆48个,二级图书馆38个,三级图书馆21个;国家一级文化馆41个,二级文化馆23个,三级文化馆17个。其中,二级以上的图书馆、文化馆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创建了文化惠民、便民的新格局。不仅如此,“十一五”末,山东全省70%以上的行政村都建起了文化大院,基本实现了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的目标,公共文化资源正被分解成一个个小型文化阵地,在高效、快捷中保障着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参与者之乐——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为
今年58岁的于丽敏,退休前是烟台市交运集团医院的一名大夫,几年前,她幸运地“考”入了烟台市群众艺术馆老年合唱团。这是一个出了名的“群星合唱团”,先后获得过中国夕阳红老年合唱电视大赛铜奖、第五届中国老年合唱节金奖、第七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最佳表演奖等奖项。回忆起那段“赶考”的岁月,于阿姨显得十分激动,“我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唱歌,退休以后就想加入到老年合唱团,听说艺术馆的合唱团是水平最高的,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
在龙口市,南山老年大学艺术团的团长陈永丽在谈及艺术团的生活时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我把这里比作‘精神托老所’,幸福感特别强!”年近60的陈永丽退休前是龙口市妇联主席,因为富有组织管理经验,现在她成了南山老年大学艺术团的团长,原本对晚年生活的期待无非是“老有所养”,只要能健康平安地过日子便满足了,但老年大学丰富的文化生活让陈永丽深切地感觉到,“老有所为才能老有所乐,有事干的日子每天都漂亮!”南山村老年大学艺术团还专门改写了《多好啊》的歌词,来反映他们“老有所为”的欢乐时光:
“不是只有华丽的衣服穿在身上才会温暖的/不是只有惊天动地的方式才能得到满足/我们在老年大学快乐地学习/在人生晚年实现童年的梦想/用情去跳舞,用心歌唱/让生命的青春努力地伸展和延长/在夕阳的美景里因为有我而幸福……”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为,不仅反映出国家公共服务的不断健全,更体现出文化迸发出的无尽活力正在影响着人们,也改变着人们,让更多的人找到了快乐、传递着欢乐,因而其乐融融地参与其中。
工作者之乐——百姓的期待是最大的动力
1989年出生的刘元新是个英俊的小伙子,自幼学习豫剧的他2006年从河南商丘文化艺术学校毕业后,便来到济南市豫剧团当了一名职业戏曲演员。虽然收入不高,但刘元新很有成就感,“每每到农村演出时,老百姓都很热情,他们到后台看望我们,为我们烧开水,还给我们拿来自家刚蒸好的馒头,把我们当成自家的娃!”作为一个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济南豫剧团在运营经费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依然通过流动舞台车的形式送戏下乡,受到了基层农村群众的由衷称赞。44岁的仉兰香从小酷爱豫剧表演,“看到农村老百姓高兴自己也高兴,演出的时候舞台下面有上万人,看不到边,一唱起来什么烦恼都忘记了!”
毕业于长春师范学院的李玲相貌甜美、声音清脆,是日照市岚山区高兴镇的一名大学生村官。目前,她所在的高兴镇“村村响”广播室已覆盖全镇的46个行政村。虽然辛苦,但李玲乐在其中。她说:“百姓的期待是我最大的动力!”李玲的父母都是高兴镇的普通农民,他们每天清晨都会早早地守候在大喇叭前,等待收听女儿的声音,同时,也乐此不疲地为女儿提一些播音方面的建议,这让李玲心里洋溢着甜蜜和幸福。临别时,李玲送给我们一句在高兴镇百姓中广为流传的对子:“来高兴,去高兴,来去高兴!”
事实上,百姓高兴不高兴、群众满意不满意,就是文化服务工作者的基本追求,更是他们不懈努力的动力所在,而正是他们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责任感,让他们将公共文化服务变成一种自觉,化作一种动力,形成一种精神,并在这股子精气神中把基层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志愿者之乐——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
今年11岁的邵家荣是即墨实验二小六年级学生。今年5月,这个漂亮的小姑娘,通过即墨市图书馆的招聘报名筛选,终于戴上了“红袖章”,成为该馆少儿阅览室一名“义务小馆员”。周末和暑假,小家荣都要准时坐在电脑前为前来借阅的小读者们办理借阅手续。在小朋友们羡慕的目光中,邵家荣自豪地说:“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
像邵家荣小姑娘一样的志愿者并不鲜见。他们的快乐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将自己得到的帮助、自己享受到的文化服务继续传递下去。我们在烟台市芝罘区东山社区舞蹈队见到曲志香时,她正在起劲地走着模特步。67岁的曲阿姨不仅是东山社区舞蹈队的一名成员,还是社区一名活跃的志愿者,从维护交通、协助上下学的孩子们过马路到组织大家深入部队、农村义务慰问演出,她都积极参与。曲阿姨说:“正是在政府和社区的帮助下我们获得了幸福,所以我们更愿意帮助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才让我问心无愧,感到更加幸福。”
志愿者队伍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志愿者的数量和活跃程度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志愿者服务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形式,而只有当志愿服务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从依靠组织推动和个别单位为主向全社会成员自觉参与转变,由单一便民服务和物质帮扶为主向多渠道、宽领域、全方位服务和项目服务与精神抚慰并重转变时,才能够真正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全面繁荣。
山东启示
在山东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广大管理者、组织者和服务者一直如履薄冰,他们在“忧”中审视发展方向,在“忧”中破解发展瓶颈,在“忧”中寻找解决方法。在文化事业管理者“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清醒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在组织者“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服务方式创新中,在服务者“把对群众的真挚情感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内在动力”的服务精神中,山东公益性文化事业迎来了全面发展,也为其他地区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造影检查”
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立即进行“造影检查”,唯有始终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作为文化服务的对象,扎根基层、奉献基层,激励更多的人关注基层、投身基层、服务基层,才能够创造出人民群众欢迎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从而事实求是、因地制宜地解决文化消费中的基本性、保障性需求。
——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升级转型”
公益性文化事业本身需要进行服务内容的升级转型,服务形式的升级转型和服务手段的升级转型。将现代信息手段和时代元素融入文化下乡,广泛借助新技术、新媒体搭建新的传播平台,采用先进信息手段拓展文化服务领域和渠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空间,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效果,这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注入一针催化剂。
——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量体裁衣”
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不仅取决于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能力,还取决于是否有完善的服务渠道和多元的服务方式。只有顺应百姓的消费习惯,适应百姓的文化需求,才能够让公共文化服务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及时问政于民、随时问需于民、定时问计于民,以人民群众丰富多样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着眼点,才能使文化设施的建设、文化作品的创作、文化活动的开展避免流于形式,从而发挥其最大化的文化价值效能。
——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内生动力”
哪里的文化工作做得好,那里就有一支过硬的文化队伍;哪里的文化生活搞得好,那里就有一批热心服务群众的文化能人。鼓励、引导和支持各界人士志愿参与公益性文化服务,让更多的文艺院团文艺工作者、志愿者、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农村从事文化服务工作,培养大学生村官,创新志愿者服务方式,激发文化服务工作者艺术活力,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从业者的整体素质,优化从业人员的组织结构,把对群众的真挚情感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内在动力,是确保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公益性文化事业服务者需要“忧民之忧”
在山东,公益性文化事业在组织者、服务者和管理者的忧深思远中,基层文化服务工作者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向普通百姓倾斜,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公共文化的参与者享受了高效率、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安居乐业;工作者不断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文化消费需求,拓宽文化服务的渠道途径,深感其乐;志愿者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乐善不倦。
题图说明: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为孩子们提供了海量可以免费阅读的课外书,丰富了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图为小朋友们在青岛市同安街道枕梅山庄社区文化中心未成年网络专区上网。齐雨菡摄
组长:范周
成员:齐骥、赵秋丽、朱敏、赵书波、齐雨菡
执笔:齐骥、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