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是一部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完美结合的电视剧佳作,是近几年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的一部有代表性的好作品。它运用电视剧的手段,还原历史,内容和形式结合得非常好,是一部电视剧精品。
首先,这部作品具有高度的思想文化价值,从思想高度、历史高度、文化高度,作了充分的发掘。全片始终把毛岸英和毛泽东的命运连在一起,特别是毛岸英在上海、在苏联时想念毛泽东,回延安后岸英成为毛泽东的一部分,精神上的一部分。毛岸英实际上成为毛泽东的一个侧影,有的地方看起来是在写毛泽东,在审看剧本阶段,曾以为可以早些进入描写毛岸英阶段,现在看来花这些篇幅来写毛泽东很有必要,正因为毛岸英是毛泽东的儿子,如果是写别人的儿子可以不写父母,但是写毛泽东的儿子就必须写毛泽东。这个片子难度很大,表现好毛泽东比表现好毛岸英更重要!如果孤立地写毛岸英就不够丰满,主题的积极意义就会轻很多,表现毛泽东的感情世界,内心世界,这是主题开掘的重要方面。毛岸英是毛泽东的一个侧影,也是同代许多革命者的一个缩影。
第二,这部片子成功地刻画了毛岸英这样一个清新脱俗的青年共产主义者的形象。他短暂的一生浓缩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奋斗历程,成为那一代青年的楷模。片中着重反映了毛岸英丰富的情感世界,反映了他对祖国、对人民深切的爱,他对人生事业的激情与追求。这样一种情感,使他在去国还乡的人生中,始终以父辈的事业为自己的事业,始终踏寻着父母的足迹走;使他在国家面临战争威胁的时候,毅然放弃安逸的生活,选择了为国牺牲的道路。他对父母、弟弟、恋人、妻子、亲人的爱,与他对祖国、人民的爱是一体的,那样的纯洁无邪。
毛岸英这个形象在人品上清新脱俗,他没有很多惊天动地的、曲折的、波澜壮阔的生活,他只活了28岁,但这个人物充满激情,充满理想,是新的青春偶像。他的品格和追求,他的激情和选择,是父母给予他的,是在血管里流淌的。他从小经历过陪母亲坐监牢、流浪,他的亲身所受、亲眼所见,已经不需要再给他什么说教。毛岸英的形象血肉丰满,风华正茂,充满激情,对于今天那些对家庭、社会情感淡漠的青年人有非常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第三,这部片子在成功刻画毛岸英形象的同时,还成功地刻画了毛泽东的形象。片子始终是把毛岸英与他的父亲联系在一起描写的,着力反映了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毛岸英可以说是毛泽东生命的一部分,是毛泽东的影子。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毛泽东,看到了毛泽东怎么样对待家属,对待子女,怎么样处理国家与小家的关系;看到了毛泽东的内心世界,情感世界,精神世界;看到了一代伟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人民领袖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格。1949年,毛岸英的一位至亲托人给毛岸英写信,希望利用与毛家的关系取得一个职位。毛岸英在一封信中,“无情”地拒绝了。信中说道:新中国不同于旧中国,共产党不同于国民党,毛泽东不同于蒋介石,毛泽东的子女妻舅不同于蒋介石的妻舅。可以说,这封信的思想,在《毛岸英》这部片子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因此,这部片子,与其说是在写毛岸英,勿宁说是在写毛泽东。片中写了毛泽东与子女、与妻子、与故旧的关系,从多方面揭示了毛泽东的情感世界。妻子杨开慧牺牲,多少年之后,他还挥泪写下了“百身莫赎”的句子,儿子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他躲着人放声痛哭……这样的描写在影视作品中,可能还是第一次,感人至深!
尤其是情感的刻画,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内心世界,情感世界,表现家庭和人伦表现得这么深刻,这么彻底,特别是对毛泽东的内心世界做这么深入的刻画,他对儿子,对妻子,对故旧、对保姆的戏特别感人,是我看过的影视作品中表现得最好、最充分、最成功的。
第四,在艺术上这部作品有几个很好的特点:
一是细节,细节描写非常好,对中国革命有影响的重大事件做了提炼,大量的是看起来平凡的故事,这部戏是靠大量的细节支撑起来的,很好地塑造了人物。二是台词,人物语言很见功力,每个人物,每句台词都恰如其分,很生活化,性格化,人物刻画得很好,像毛泽东、毛岸英、彭德怀等。三是结构,非常完整,非常合理,非常完美。人物设计很精练,很准确,没有多余的人,该什么时候出场,就什么时候出场。孙嫂两次到毛家来,第一次表现了毛家父子对她的亲切和感激,第二次她来哭岸英,主席给她递毛巾,这样的细节设计很感人。
电视剧《毛岸英》是一部体现教育、审美等多方面价值的作品,它把我们平时讲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赶考精神”具体化了,人格化了,对于今天的共产党人、领导干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把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革命历史的真、善、美的审美价值具象化了,给人以崇高的美的享受和陶冶。这样一部作品的问世,是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一个突破,在今天文化领域还存在庸俗、低俗、媚俗倾向的时候,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所以才会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作者为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