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你最喜欢的定理?”
“你把这个原理再解释一下。”
“几何、拓扑和代数内容,你在大学都学了什么?”
“你的几何课,是哪位老师教的?”
8月19日至20日,丘成桐先生在第二届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口试考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七层教室里,不时地向前来参加面试的学生提出上述问题。
这次竞赛考察学生在“分析与微分方程”,“几何与拓扑”,“代数、组合与数论”,“计算、统计与应用数学”四个方面的能力。竞赛的方式和题目,都是经过世界一流数学大师精心研究的。所以,对学生们来说,能参加这样的竞赛活动,确实是一件荣幸的事情。
个人全能冠军获得者——北京大学张瑞祥说:“过去的两天里非常愉快,要感谢丘成桐先生,他的想法非常好,把大家聚集到一起。老师们的提问,也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来自北京大学的叶立早,是温州乐清人,曾是2008年第一届丘成桐中学生数学竞赛和2009年全国数学奥赛的金牌获得者,前年被保送到北京大学数学系学习,在今年的竞赛中获得个人全能银牌。
在19日上午面试之后,叶立早谈了自己的感想:“为了这次考试,自学了不少课外的基础知识。因为这次考试,是向西方一流大学的博士生资格考试看齐。这样的竞赛很有意义,考的都是基础知识,可以检验一下自己到底学得怎么样!”他说自己代数笔试考得不大理想,分析的口试部分回答得还比较好。
今年要上大四的北京大学数学系学生杨奔,以前是人大附中数学班的尖子生,在2007年也曾获得全国奥赛冠军。他说:“这次北大有20多人报名,考题虽然不算难,但内容很多。”
很明显,这次考试内容完全不同于奥数竞赛的那种偏题、怪题,而是考大学数学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内容。“我们不考钻牛角尖的题,而是要考最基本、最实用的题目。”丘成桐说。
丘成桐认为,国内数学教育启发性、创造性不够。所以,竞赛从一开始就设置了口试部分。他说:“这是很重要的,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考察学生的能力,比如应变和阐释能力。这对于一个数学家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很多人出了成果,如果讲不明白自己的成果,那么他的成果也就无法得到别人的承认。”
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肖杰教授说:“这样考试可以取得两个目标,一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思维;二是为学校教学也提供一个创新的机会。”
“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奥数竞赛,关键是要将我国发展成为数学大国和强国。中国可造就之人才不可胜数,关键是全面提高中国数学人才的修养与能力,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新生力量能得到有效、及时的指导。我们希望,为没能进入到中国顶尖大学的学生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丘成桐说。
为此,这些年来,丘先生不仅创办了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还亲自倡导和主办了全国高中生数学竞赛、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在两岸三地创建了五个数学中心,让全国的数学人才上、中、下游都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培养数学人才的系统工程。
颁奖典礼上丘先生说:“当年,我在中学参加数学竞赛的时候,就是没有拿到一块奖牌。这样的数学竞赛,主要是培养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拿不到奖,并不等于你不行,只要不断努力就好。就是希望更多同学们能够领略到数学之美,看到数学科学的奥妙,甚至能够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研究数学事业之中。”
(本报记者 齐 芳 计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