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30日 星期二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 光明专论①

    生动展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魅力

    作者:尹韵公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30日 01版)

        连日来,我国新闻战线正在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是新闻战线积极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虽然活动刚刚起步,效果业已明显。毫无疑问,正确认识这个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我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定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基础:走基层

        走向基层,迈入社会,是实践的基础。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放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观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显著特征,就是它的实践品格,正如列宁曾经说过的:“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扎实性的品格。”(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

        由于历史阶段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故而人们的实践基础也会不同。作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我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历来重视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实践。在改革开放进入到关键期、攻坚期的今天,我们面临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将使我们经历长期的、复杂的和严峻的考验。尤其是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也更加尖锐、更加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目前,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趋势更加明显,各种社会思潮日趋活跃,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各种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协调各方面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压力不断加大。因此,新闻宣传工作担负的责任和使命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和更为艰巨。只有以新的视野和新的高度,认识和把握“走基层”,才能真正体会到这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时代要求。

        信息传播技术的革命性迅猛发展,给当代社会的舆论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变化。一方面,网络工具的确为广大群众发表声音、反映要求提供了新的渠道,也为执政党了解民情民意提供了新的平台。但是,另一方面,网络世界毕竟是虚拟世界,而虚拟世界是不能完全等同于现实世界的。网络信息的海量化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既要掌握网络信息,重视网络信息,更要学会正确分析和判断网络信息的真伪和轻重。在信息化时代的社会里,如何化解和消除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误区和落差,以求更加真实、更加准确地反映和报道客观世界,实际上已成为新闻传播工作者遇到的新问题。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仅仅依赖于办公桌前的电脑和鼠标,是无法真正“点击”出客观真实的。从这个立场上看,“走基层”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和必要!

        无论舆论生态环境怎样变化,无论信息传输技术怎样发展,有一个根本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这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和灵魂,也是新闻传播实现路径的基石。要达到正确认识舆情,科学反映实际,推动社会进步的目的,新闻传播的工作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任何以这种理由或那种借口企图偏离和脱离实事求是的言行,都是不可取的,最终是违背新闻传播规律的。只有真正坚持实事求是,才能避免陷入脱离群众的危险境地,保证完成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根本任务,从而更好地促进改革发展,维护和谐稳定,让新闻传播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环节: 转作风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新闻传播工作本质上也是群众工作,是党的整个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向基层,深入实际,服务群众,是我国新闻传播工作的本质属性和必然要求。早在战争年代的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曾经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真理,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而办好报纸,在报纸上正确、迅速、广泛地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意见,则是实现上述原则的重要途径。为此,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著名论断及其思路,这个重大新闻思想后来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群众性原则。(下转9版) 

        按照群众性原则,人民群众既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更是新闻传播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是我国新闻传播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传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新闻传播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质的集中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党性原则、群众性原则的集中体现。

        首先,树立群众观点,强化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拉近群众距离。每一位新闻传播工作者都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先当群众学生,后当群众先生,摆正自身同人民群众的正确关系,把自身智慧的增长和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当前,我国新闻队伍中,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群众意识淡漠、群众观点缺乏、作风飘浮、采访不深入等等。我们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我们一定要把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作为改进整个工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走近群众,融入群众,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与群众融在一起、打成一片,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把群众当作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作亲人。

        其次,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回答和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根本性、方向性问题。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推动工作和转变作风的不竭动力。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紧密团结群众,充分汲取群众智慧,是我党90年来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这也决定了我们新闻传播工作的宗旨必是替人民说话、为群众办事的价值取向。我们要关注群众需求,维护群众权益,说群众要说的话、办群众欢迎的事,坚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反映,把群众的诉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意愿作为第一要求,把群众的评判作为第一标准,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同时,我们还要坚持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进一步解决好服务大众还是服务小众、服务多数人还是服务少数人的问题,树立百姓情怀,强化大众视野,架起党和政府联系与沟通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实践证明,身入社会不等于深入群众,更不等于心入群众。只有深入,才能身入和心入;只有做到了不仅身入群众,而且还是深入和心入群众,才能真正做到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那样:“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尤其要加大对热点难点问题阐释力度,回应群众关切,化解矛盾,消除隐患,阻隔可能发生的燃点,特别要防止容易产生负面效果的报道出现。人民群众养育了我们,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回报人民群众呢?这就是新闻传播工作者转变作风的最高境界。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成效:改文风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文风问题决不可小视、轻视。文风直接联系着和关系到作风和学风。有什么样的作风和学风,就有什么样的文风。作风决定文风,文风反映作风。好的作风引导好的文风,文风扎实来自作风踏实。我党从来就重视文风问题,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曾批评某些人“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的不正文风,他主张:“要使革命精神获得发展,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反对党八股》)可见,文风问题的核心,也是是否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问题。

        如果说,走基层是前提,转作风是条件的话,那么,改文风则是成效的显象。既然新闻传播工作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庄严使命,我们就必须大力倡导生动活泼、言简意赅、清新朴实的健康文风,以便让受众和读者爱读爱听爱看。一是要学习群众语言、熟悉群众语言、善用群众语言,巧使网络语言,以提升媒体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二是要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中获取养料养分,从广大群众中采集第一手材料,把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作为源头活水,体会百姓生活的喜忧,把握群众思想的脉搏,了解普通百姓的生活条件、生存状态,写出深切感受群众喜怒哀叹乐、酸甜苦辣的动人报道。三是要坚持真实性原则,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地反映社会真实,不溢美,不掩饰,有多少说多少,有几分讲几分,老老实实为百姓分忧,认认真真替群众解难;叫假话失势,空话失效,大话失真,套话失色,官话失劲,废话失用,让虚假信息、虚假新闻失去市场。四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媒体主角的崇高地位,人民群众是国家主人,当然也是媒体主人,要聚焦广大群众,为人民放歌抒情,多宣传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多表现平凡人民的精神世界,把更多的报道、镜头、版面、图片毫不犹豫地留给普通百姓,充分展示群众“身边的感动”,大力唱响“劳动者之歌”,让新闻传播工作更好地服务大众,服务百姓。五是充分发挥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增加群众的话语权,保障人民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以人民群众赞成什么和反对什么、支持什么和期盼什么作为评价和检验我们一切新闻传播活动的最后和最高标准,努力使新闻传播工作达到有效化和最优化,将媒体的吸引力和公信力建立在密切联系群众的广度、深度和程度上面。

        好的共性催生好的个性,好的个性汇成好的共性。每一位编辑记者改进文风的成效,势必促成整个新闻队伍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自中央发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倡导以来,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从传统媒体到网络媒体,大家无不争先恐后,比学赶超,纷纷拿出自家的特色与绝活,显示出“三贴近”的万千气象!有人说:作风“下”去了,文风“上”来了;形成更多的共识则是:记者接地气,新闻有灵气,媒体聚人气!

        新闻宣传工作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智慧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媒体追求的强大影响力也在人民。虽然新闻宣传工作的业绩不能以某种数字来量化,但是,只要社会稳定,百姓安宁,人民群众精神向上,就足以证明我们的工作是有价值的,是值得为之骄傲自豪的。现在,党中央已吹响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号角,那就让我们为推动新闻宣传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而努力奋斗吧!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