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六矿大学生采煤班;
队伍:12名80后大学生,来自7所高校;
班长:董刚,27岁,西安科技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
业绩:日产煤6985吨,月产煤18.5万吨,零安全事故;
排名:全国同类条件矿井工效第一;全国煤炭行业第一个大学生采煤班。
今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在人民大会堂,这个闪亮的团体接受了“全国工人先锋号”的牌匾,并在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两年多来,作为全国首个大学生采煤班组,他们自编程序、精细管理、不断创新,操作着国内首套国产全自动化综采设备,在平顶山矿区地质构造异常复杂的条件下,创造出一项又一项纪录。
时代呼唤新矿工
2009年,刚刚拿到硕士学位的董刚放弃进入一家大型企业研究设计院的工作机会,在“就业去向”一栏填上“采煤一线”。当时他可能没有想到,他会参与到一项前所未有的煤炭技术革命中。
在煤炭行业,安全问题一直是制约其跨越式发展的瓶颈,综合自动化采煤是实现减人提效、促进安全生产的唯一途径。但是,国内企业一直没有攻克综采的核心技术——电子控制系统。2007年“五一”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到郑州煤矿机械集团慰问时明确指示,要想办法把电子控制系统攻下来。
为了落实总书记指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与知名煤矿机械制造企业联手,上马一套国产自动化综采工作面,并在六矿成立大学生采煤班,按照“凡是这套设备涉及的专业都要配齐”的指导思想,从分配到矿的大中专毕业生中选聘“骑手”。
在这个班里,既有学采煤专业的,也有学机电工程专业的,还有学机械设计制造、电子计算机的;既有动脑思维快的,也有动手能力强的,是一个真正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的煤矿一线生产班。
董少武,26岁,毕业于郑州黄河科技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听说矿上要组建“大学生采煤班”,他第一个报名:我要当一名新时代的“地下工作者”;
杨双林,28岁,毕业于洛阳理工学院自动化专业。他说,当我来到井下,看到将要操纵的是一套现代化的采煤设备时,我知道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还有王跃、李路祥、蒋晓涛、刘彦兵……来自7所院校、8个专业的12名大学生,组成了中平能化集团历史上、也是全国煤炭行业历史上的第一个“大学生采煤班”。
“六矿大学生采煤班组建代表了煤炭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科技进步终将取代传统意义上‘人拉肩扛’的采矿模式。”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梁铁山说,“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要适应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尝试解决一直困扰着煤炭生产的安全问题。”这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80后,用一连串出色的表现证明了集团的正确选择。
用智慧驾驭井下蛟龙
乘坐罐笼下到深800多米的矿井下,再沿着长长的巷道走上20多分钟,就来到大学生采煤班工作的地方——一个标号为“戊8—22210”的采面。
“除了辅助人员外,在正常情况下,整个采煤面只需3人便可全部完成,而且还有1人在巡检。”正在由一个铁皮箱搭起的“集中控制室”忙碌的大学生刘彦兵介绍说,现在,自己只需向井下集中控制室的电脑和操控设备发出指令,便可从事普通煤矿工人亲自操作的割煤、移架、铲煤、喷雾等工作,日产原煤超过6000吨以上。
截至目前,这个大学生采煤班已累计安全采煤300多万吨,相当于该矿同期273名工人的总产量,在全国同类条件矿井中取得工效第一的成绩。
对于大学生采煤班给矿上带来的“效能革命”,六矿职工们普遍“啧啧称奇”:大学生采煤班成立前,六矿综采四队167人,每年最多五六十万吨的产量;大学生采煤班成立后,六矿综采四队人员减至46人,人均工效已达167吨/工,相当于煤质较好矿井普通工人的5倍以上,2009年一年的开采量就达到169万吨。
不仅如此,这个大学生采煤班还在操作先进设备的过程中,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认真摸索,对首套国内全自动化综采设备使用过程中,完成了自动冷却喷雾系统改造、采煤机红外检测系统改造等13项技术革新,使自动化综采设备不用每年升井大修,就能达到国外同类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劳动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
如今,这群受过高等教育的80后年轻人,不仅用智慧成功驾驭了国产首套自动化综采设备,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知识可以转化为生产力这一真理。
新时代大学生的榜样
在很多人看来,采煤是个力气活儿,不但苦、脏、累,而且在井下还十分危险,几乎是在“蜜罐”里长大的80后大学生,怎么可能会和采煤工联系起来?
“主要是大家观念上转变不过来,现如今采煤,不用撬杠不拿钻,玩的就是高科技。”班长董刚告诉记者,自己毕业实习时到平煤六矿下了一次井,看到已经投入使用的全自动化综采设备后,就下定决心:到井下做一名矿工,施展自己的才能。
王香瑞有着和董刚一样的感受,这个来自河南南阳农村的年轻人放弃留校任教的机会,毅然加入到大学生采煤班,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到煤矿去是我考虑很久后的选择,这里有我的用武之地”。
刚到六矿时,矿上原想安排王香瑞在机电科从事管理工作,但他又一次作出了“另类”选择:“我是学机械制造的,也是冲着全国第一套国产自动化综采设备来的,离不开现场。井下虽然脏些、苦些,但这种经历是一种财富,能帮助自己成长。”
还有姜晓涛、王跃、杨双林、王庆雷、刘培、郝少峰……同样精彩的故事一桩桩成就着大学生采煤班每个人的人生理想,这个平均年龄只有25岁,包括两名研究生、两名本科生和8名专科生的大学生班组,向世人展现了他们与众不同的择业观,给新一代大学生们树立了榜样。
“在他们身上,既体现了老一代矿工脚踏实地、顽强拼搏的奉献精神,又展现了新时代矿工刻苦钻研、求知进取的动人风采,我们争取尽快推进这种模式,为矿山带来活力和希望。”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总经理杨建国这样说。
本报记者 刘先琴 本报通讯员 王一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