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人文精神之异同
中西人文精神的发生均以“究天人之际”为基点,但西方人文精神源于天与人的彻底分离,而中国人文精神源于天命的人间化与道德化。与之相应,西方人文精神以追问人性与命运的本质为基本命题,而中国人文精神以寻求道德与天命的贯通为主要内容。西方与中国人文精神的差异,根源于思辨理性与经验理性的区别,前者以主客对立的认识模式与批判分析的思维进路去追问神与人的本质,后者则用主客不分的认识模式与经验证悟的思维进路协调天与人的关系。不同的理性精神与迥异的认识模式、思维进路,促使中西人文精神既有不同的起源又有各自的主题,从而塑造了中西人文精神的两大传统。 《新视野》2011年第3期 王振红文
民间法研究的学术范型
民间法研究的学术范型问题,是民间法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必然会追问的问题。这一问题首先涉及的是民间法概念的范型问题,它只能在和相关概念的比较中得出结论。同时,这一研究还涉及到民间法研究的问题意识,这一问题只有在和法律功能的比较中得出结论。民间法研究的宗旨,在宏观层面是为解决国家整个法治秩序的架构问题,在微观层面是为了给纠纷解决提供一个可资参照的领域。不同的民间法研究范型有不同的研究宗旨,和法学关联最紧密、同时也和司法关联最密切的一种民间法研究范型,是“行为—裁判”范型。这种范型可以较好地实现法社会学和规范法学在某种意义上的整合,并进而突出民间法研究对司法的意义,突出民间法和规范法学之间的可能逻辑勾连。 《政法论坛》2011年第4期 谢晖文
文化创意的产业化路径
文化创意产业的10年发展为我们呈现出一个事实: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应该有适合自己国情的界定,并走出中国特色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事实上,创意产业是一种生产模式,它既生产以文化为载体的内容产品,也融合在其他产业,创造富于文化特质的实体产品,其产业链只有延伸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中,才能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产生巨大的市场效益。文化创意产业只是观察传统产业问题,解决产业发展路径的一个新角度,一种科学与文化融合的新思路。因此,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该通过机制和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其对文化创意产业化的孵化作用,文化创意商品也应通过品牌和资本化路径实现其产业化的延展。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郑欢文
茶马古道研究和文化保护的几个问题
目前,对于茶马古道的学术研究欠缺从民族学、人类学的角度进行深钻细研的学术著作和田野调查民族志。而在具体的保护实践中,存在沿途历史文物欠缺规范和有效的保护、沿线的重要历史遗址鲜有标识和介绍、茶马古道老人的口述极少被拍摄成影像资料、民俗旧器不断流失等问题。滇川藏茶马古道沿线各地应通力合作,制定统一协调的保护与开发的行动计划,用卓有成效的措施保护沿线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杨福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