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这个讲求物质的年代,诗歌更为心灵所急需,以保持精神的自由与活力,保持情感的真挚与诚实,因为诗歌让我们回到自己,回到自己的本性、根源、精神的家乡;回到自己真实、诚挚的内心,面对自己真实的需求,超脱外部喧嚣的虚幻。近读诗人詹福瑞先生诗集《岁月深处》,我深感鼓舞,知道诗歌的种子一直长存于人的内心。今天,诗歌不再是古代文人风雅生活的点缀,也不是浪漫主义时期个人性格的狂怪表现,而是个人保持内心自由的精神修炼,是个人人格的自我完善。这一切在詹先生的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诗集《岁月深处》分为三辑:“四季”、“故乡”、“旅途”。读者从这三辑的编排可以看出诗人对题材的选择和他内心情感投射的方向。“故乡”是人生的起点,是远离后的牵系与回望;“旅途”是离开故乡之后在广阔世界的漫游、学习、经历、实现抱负之天地;故乡是永恒、固定的基点,旅途是从大地无边的表面掠过,如同钟表指针固定与运动的两端。而在这两者之间,是代表时间流转的四季,是人生与人世最高的主宰——时间。时间决定了一切:成长、远离、丧失与获得。对当代中国人,特别是有过乡村故乡的少年时光,又在城市过着成年生活的知识分子,“四季”、“故乡”、“旅途”,是他们人生经验的最好概括。这些词随时都令人激动,唤起他们的情感、记忆和沉思。
“故乡”和“四季”两辑构成了一个微型的完整世界(有无限丰富的细节),一个自然地理、时间河流与个人内心记忆中的世界。它包括自然风貌,人情伦理,生活方式;包括日常的劳作、休息与节庆;包括亲人的团聚、季节轮转、生命的安宁、温暖、喜悦,还有丧失的痛苦与悲伤。这是这个世界里滋养万物的自然:
青草混合着青泥的气息
棵子上有些臊气的高粱花子
玉米拔节时骨节咔咔的脆响
豆荚灌浆顶掉紫红花蕾的微动
———《蛩声》
夏天的雨是带着动静来的
一滴雨就能溅起一串水泡
一串水泡又会溅成一片水汽
当雨叠成一汪水洼
捋成一条条小溪时
就会突然冒出此起彼伏的蛙鸣
———《夏天的雨》
这是一个春风,夏雨,秋蛩还有冬雪(《雪》)构成的自然自在的世界。它每时每刻都在自身丰富的变化之中。万物在生长,庄稼在生长,滋养生命的雨水在降落。它镇定,从容,友好地围绕在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周围,如此亲切,充满了活泼的生机。这是这个世界里生活的人们:
更多的人家大敞着门户
女人睡在炕上摇着蒲扇
男人则搭着门板睡在灶炕
此时的蝉声很盛 却也很静
———《蝉》
这夏日最热、最明亮,蝉声最热闹时刻的宁静,安适与和平,是一幅超越了时空的永恒画面。与古诗“蝉噪山更幽”不同,这里充满了强烈的生活气息。打开的门,是和平与安宁;女人男人的安睡,是美满和安宁,一个美好世界的经典时刻。当然这个世界的核心是亲人。诗集中感情最深沉、最浓烈的是写到父母的诗:《母亲》、《遗产》、《三十印象》等。《母亲》写到了母亲的一生,特别是她的晚年,她的去世,她对儿子的眷爱。《遗产》写父母的去世,去世后自己保存的纪念性遗物。这些亲人诗歌中,我非常喜欢《第二场雪》:
雪打得人睁不开眼睛
咫尺之间就不见了姐姐的身影
而且一下子就隐去了数十年
但她的声音却穿透了大雪
穿透了漫长的岁月
传到了现在
弟弟 弟弟 你在哪儿
这情景太惊人:如此大雪,咫尺不见人影。这转换太惊人:一下子隐去了数十年。这个今昔的连接太美妙了。最后一句那急切、紧张的呼唤太动人了。这来自过去年代的对亲人灵魂的呼唤,如此真挚,让人落泪。
相对于“故乡”中诗的浓烈、专注、集中,“旅途”中的诗显得开放,广阔,自由,丰富多变。这是在世界上的行走、观察与沉思。故乡是我们先天情感的脐带,乳汁,一种无限的依恋。旅途是外部世界,是我们独立面对,批判、观看的广阔而陌生之地。《在亚龙湾海边》是一首写人在自然天地面前的最神奇的诗:
迎着海岸走向的
唯时光似之
永恒的流动
亘古无涯
迎着海岸走向的
唯天宇似之
神秘得空洞
深邃至恐怖
这诗有一种远古诗歌的庄严、震撼与神秘激动。它由远古以来构成世界的最基本、最简朴的元素组成:大地,人,海洋,天空,时间与运动。这是最根本的人在世界之存在的构图,也是人在无限宇宙面前的神秘激动与古老震撼。它仿佛不是今人之作,而是由远古流传下来,被代代传诵的无名氏之作。这种宇宙存在之感浸透了我们的灵魂,是我们最具体、也最抽象、最古老、也最神秘的存在经验。
“旅途”写到了当今世界大范围流动的旅途中的陌生、疏离、孤独,人与人之间无法展开真正的交流与沟通(《无意义的到达》)。但绝大多数是诗人与他所到之地达成了有效的交流。这些是行走在充满历史与文化的大地上凭吊兴叹、观察与沉思的诗。
《岁月深处》 詹福瑞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