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连续三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他们是怎样做到的?焦作市市委书记路国贤的一句话,给出了答案:“部队的难事,就是我们要办的实事。”
“再难也要办好”
某团是总部确定的重点建设部队,而现驻地狭小,无法满足部队营房和装备库房、车场部署需要,亟待迁建。去年10月,这个团的营区迁建报告一递到焦作市市长孙立坤手上,就列入市委常委会议事日程。之后,孙立坤多次召开协调会,要求为部队定点、选址、审批等程序提供最大的便利。今年1月,近900亩城市建设用地划归部队。有人议论:“这么大一片好地要卖给开发商,怎么也值三四亿元啊!”孙立坤说:“关心部队、支持国防是政府的天职。军队建设、国防建设的事,怎么能用金钱来衡量呢?”
类似为部队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的事,市领导办过很多。焦作市作为地级市,团以上驻军单位就有近20个,近4年来,焦作市先后为几支驻军部队划拨建设用地1977.48亩,并在规划审批、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优先优惠政策。谈到“双拥”,市委书记、市长异口同声:“助跑部队战斗力提高,才是真正的拥军。凡是涉及国防建设的事,要特事特办,再难也要办好。”
“办不成的事办成了”
某团政委李战胜因年龄问题需转业进焦作,多年军旅生涯,他在地方没一丁点儿“关系”。有人说他“肯定办不成事”。不料,这位曾出国维和、南征北战的老兵居然“办成了事”——转业当上焦作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的副局长。相同际遇的还有某旅一位政治部主任,他当上焦作市民政局副局长。
谁都知道军队转业干部安置难,要安排个实职更困难。但在焦作市,各级领导都把军转安置作为一项稳定大局的大事来抓。市里采取刚性措施,确保组织领导到位、氛围营造到位、经费保障到位。在具体安置措施上,焦作市对团职干部实行“量化积分”,直接选调安置一律给实职;对营以下干部采取“先培训后安置、按成绩定位置”的安置办法,实现百分百安置。近4年来,全市共接收军转干部372名,除26人选择自主择业外,计划安置的346人全部安置到党政群、政法机关和事业单位。
同时,焦作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自谋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共接收复员退伍军人7081名,全部妥善安置;发放城镇退役士兵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421万元;投入就业岗前培训经费697万元;对自谋职业的2025名退役士兵,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偿3867万元。
焦作市军转办受到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表彰,成为全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先进单位。
“军嫂做梦也没想到”
某团军嫂张雪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到焦作日报社上班。她说:“我随军8年,跟随丈夫从高原到内地,从山沟再到城市,工作安置一直没解决好。这回我随丈夫到焦作不久,工作就落实了,多亏市委、市政府给了好政策。”
今年6月,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考评验收组来到焦作,实地考察后作出这样的评价:焦作市的双拥工作形成“五个特别”——领导特别重视,氛围特别浓厚,作风特别务实,渠道特别畅通,帮建特别有力。
2008年以来,焦作市先后出台《关于做好优抚对象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焦作市军转干部计划安置工作规则》、《安置部队随军家属就业暂行办法》、《优抚对象及其子女教育优待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对相关安置办法、就业岗位、政治生活待遇、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和入学转学等问题进行具体规范,保证双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更令驻军官兵惊喜的是,去年市政府出台政策,对五城区驻焦部队无业或失业随军随调随迁家属,每月给予经济补助,并随当地生活水平提高适时进行调整。
焦作市的双拥工作,如今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党政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围,纳入焦作市“十二五”规划。随着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其最直观的效果是拥军优抚工作实现响当当的“五个100%”:优抚金及时发放到位率100%;优抚对象医疗参保率100%;“三属”、残疾军人、在乡复员军人和带病退伍军人优待面100%;义务兵家属优待面100%;复转退伍军人安置率100%。
在地方积极为部队解决困难的同时,驻焦部队也热情参与当地南水北调、植树造林、河道清淤、防洪抗旱等重大工程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以实际行动走出一条军民融合的“双拥”道路。(本报通讯员 匡小文 李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