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兰州机场大厅,十几个来自宝岛台湾的大学生与兰州大学的同学们告别。
送别总是有很多的泪水。女生早已忍不住哭出声来,男生们哽咽着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相约以后再见。一个男生在之后的笔记中写道:“虽不是生离死别,但是十几天一起生活一起游玩形成的友谊,只有到分离的时候才能体会那一秒的伤感。当我转身的那一刻,眼泪还是不争气地流了出来。”
这动人的送别场景发生在兰州大学组织的“海峡两岸青年学子牵手丝绸之路行”活动的最后一天。
缘起
让台湾学子们有缘感受丝路风情的活动,起于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先生设立的“君政基金”。
兰州大学作为大陆4所设立此基金的高校之一,每年都会同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等高校互派交流学生,2005年开展了第一届丝路行活动,到今年已经是第七届了。
丝路行活动为海峡两岸学子携手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让两岸学子共同感受丝绸之路的特色风情,探寻中华文化历史精髓;共同考察西部的地理环境,了解西部的地域风情。同时,通过一系列专家的历史文化专题讲座,感受西部独特的魅力。
七年来,已经有台湾十余所高校的400多名师生参加了这一活动。而作为主办方,兰州大学每年也从本校学生中精挑细选十余名优秀学生参与到丝路行活动中去。
两岸学子的交流,带动了两岸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了两岸文教领域的交流。兰州大学学生处处长石兆俊表示,每举办一届丝路行活动,两岸学生就增加一次相互了解,为以后开展更多的两岸学生互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想,我的心放这儿了”
对于台湾的大学生来说,祖国的大好河山只在历史教科书中读到。他们也许能够吟唱“西出阳关无故人”,“黄河之水天上来”,却很少有机会亲身体验西部的风情,悠久的历史。
“一直以来只在史地课本上看见黄河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这次居然真的在眼前流动!”第一次来到大陆的新竹清华大学学生杨采衡,兴奋地说。
林孟嬛同学说:“十二天的丝路行,足够让我走过河西走廊、古丝绸路,你可以说我走马观花不够深入,但比起书本、图片,身临其境才能让我更感动。”
在丝绸之路这个共同的空间里,分不出谁来自何方。一路上,海峡两岸的学子行走的是同一条丝绸古道,探讨的是同一个莫高窟,仰慕的是同一个汉唐盛世,认同的是同一个中华民族。
来自台湾的林宜蓁在日记中写道:“别离前也不是痛彻心扉,却有股深深的思念于此处蔓延。我想,我的心放这儿了。”
“我们的心如此靠近”
正是在这段路程中,海峡两岸的学子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台湾学生的热情、开朗,更具国际高度的开阔视野,不断冲击着兰州大学的学生,而兰大学生的细心体贴,呵护备至也让台湾学生为之感动。来自台湾的林庭升说:“你们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导览景点、安排活动、处理我们的饮食起居……如果没有你们,真难想象这趟旅程该如何进行。”
行程中,当一些台湾同学因水土不服出现身体不适时,兰大的学生就像照顾亲人一般,细致地为台湾同学忙碌着,新竹清华大学副校长叶铭泉回忆说:“所谓患难见真情,莫过于此!”
在旅途中,两岸的年轻人不仅交流沿途看到的风光,还交流日常生活,交流学业,甚至交流起熟悉的流行歌曲,大家发现共同语言是那么的多。新竹清华大学的蔡明翰说:“尽管我们的家乡相距千里,但我们的心却能如此靠近。”
兰州大学学生处的徐争老师参与组织丝路行活动六年,她深有感触地说:“参加丝路行活动的台湾学生对祖国的认识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很多学生到内地高校继续深造,甚至留在了内地工作。”
图为:台湾学生在黄河石林合影留念。本报记者 张焱摄
本报记者 张 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