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地说,在哲学史上,传统认识论基本上是围绕着认识的可能性和认识的可靠性而思辨地展开讨论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则强调,认识的可能性和认识的可靠性并不是单纯的理论问题,而是实践问题,从而把它们从思辨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面向现实问题的认识论。颜晓峰最近出版的《认识自己构成自己的道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以下简称《认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的一项有意义、颇具个性化的成果。
这部著作体现出强烈的问题意识。哲学的意识是以问题的存在为前提的。马克思说过,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哲学应当关注现实问题,具有问题意识。现代哲学对现代生活的影响,不仅在于它对现代生活问题的密切关注,而且还在于用充满理性的、现实化的问题意识去揭示、探求现代生活中潜在的或出现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认识》探讨了全球化、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科技革命、知识创新以及思维方式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当代世界和当今中国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从认识论的角度对之加以探讨,体现出作者强烈的问题意识。
这部著作体现出强烈的批判意识。哲学研究现实问题,不是图解和注释,而是反思和批判。哲学最关注现实,但这种关注不是道学家式的热心,更不是功利化的喧嚣。哲学式的关注,正如有学者所说,是一种“理性的深呼吸”,就是积极的参与、冷静的审思和建设性的探索。从本质上说,批判意识最能体现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的特征。《认识》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比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诚信问题或者说信用问题逐渐凸现出来。对于诚信问题,人们大多是从社会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认识和寻求解决之道。感叹世风日下者有之,指责道德沦丧者有之。但作者并不仅仅从社会伦理道德上来思考,而是从哲学认识论上加以探讨,指出诚信缺失有认识方面的原因:信息的不对称性、名与实的可分离性;言与行的可脱节性、假与真的可混淆性;目标与可能的不匹配性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交往的博弈性等等。这些探讨不仅结论给人启发,而且为解决诚信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这部著作体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是哲学进步的不竭动力。对哲学来说,创新是本质的显现,是智慧的体现,是活力的张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就是理性地反思中国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所从事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分析和研究实践中所提出的重大问题以及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所形成的哲学观念。哲学创新的实质,在于解决新问题、作出新概括。《认识》在研究探讨现实问题时,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比如,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知识经济中,知识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知识创新因而成为知识经济的核心。作者对知识创新的实践本质、社会功能、发生机制、主体因素、客体形式、中介条件以及创新的可能空间进行了细致而又富有创意的探究,为知识创新提供了思想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