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友》杂志总编辑金城: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为动漫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动漫传播如虎添翼。
世界动画协会秘书长维斯那·多弗妮科维克:动画片如何吸引成年人,是每个动漫业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动漫业面对的不应只是儿童观众群体。我们要从“动画片只为儿童制作”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中解脱出来,让每个人的生活、娱乐、教育和艺术都与动画片适度关联。
深圳国家动漫产业基地服务中心主任蔡大明:中国动漫产业在动漫形象的造型、动作、行为等美学问题上缺少推敲,动漫形象成为故事的符号、缺乏创意是最致命的弱点。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动画产业研究所所长苏锋:动画产业已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化,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平摊成本。美国动画片的全球市场收益已超过国内收益,日本电视动画片的国际化率超过30%,韩国、印度等国更以国际市场为导向。我国的动漫产业要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开拓动画国际市场。
湖南宏梦卡通集团董事长王宏:中国电视台收购动画片的价格非常低,如果仅靠这一种盈利方式,恐怕连成本都收不回。动漫衍生产品的经营和销售将是中国动漫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但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动画品牌已充分传达到受众那里,并且有了相当的品牌影响力。而在这一点上,大多数国产动画无疑还不成功。
日本漫画学院院长木村忠夫:漫画文化和动漫产业是密切相关的,对于没有抵抗力的现阶段的中国漫画,首先是要先给它提供一日三餐,让它运动、交朋友,并教给它知识与常识,这些是最基本的。但如果仅仅如此,哪怕只是优先考虑商业利益,漫画文化将弃我们而去。对于传播与教育者而言,单纯传授画技没有任何的意义,要培养画家多方面的素养,还要让他们切身感受漫画这一特殊的出色的表现手法。
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主任胡月明:中国动漫产业至今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商业模式,而因为商业模式的不清晰,致使动漫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国家有几十个动漫基地,现在的媒体、杂志包括动漫公司也越来越多,但是动漫产业取得的利润却并不让人开心。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动画系主任薛云祥:国内并不缺少动漫园区,连日本的园区也没法跟我们的园区比。我们的动漫基地像五星级宾馆一样,日本的动漫公司小得很,但“小房子一样可以做出大片子”。我们现在是基础薄弱,更多地忽视了前期为打造这些产品所付出的基础性努力。我们不缺少动漫基地的建设,而是缺乏对创意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