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联邦议会上周末以326票赞成,260票反对,8票弃权通过了具有较大争议的胚胎植入前诊断法案。根据该法案,德国允许在一定情况下对胚胎进行基因测试。对此案分歧的焦点是如何从伦理和道德上理解胚胎试验。反对方强调,这种方法是对上帝的不敬,是一种“人为筛选”,充当了“生命的审判官”,是不可取的。赞成方则认为,作为父母,有权要求得到健康的孩子,而孩子本身也有权从人生一开始就过上健康的和正常的生活。
胚胎植入前诊断是对体外受精的胚胎在植入前进行遗传学诊断,在确定正常后再将胚胎植入子宫,以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这样就可避免选择性流产,并减轻终止异常胎儿妊娠给妇女带来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年龄超过35岁的妇女比较容易形成染色体异常的胎儿,因此进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在其他欧盟国家进行此类诊断早已合法化,但在德国到目前为止还属于违法行为。
在这次德国议会辩论中,有议员提出,人究竟有没有权力决定一个胚胎的生存权。胚胎植入前诊断实际上就是一种筛选,人工受精卵中的一个将会被选中,而其他的则被遗弃,这难道不是一种生殖试验吗!他们的结论是,即便是试管中尚未植入子宫的胚胎,也应享有生命的基本权利。无论如何,人的基本权利都不能是有条件的。但一位接受过人工授精而未做植入前检查的母亲在接受德国记者采访时说,她已经有了一个聋哑孩子,她更担心她的下一个孩子也会出现残疾。支持进行植入前遗传诊断的德国议员对此在议会辩论时质问到:“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位母亲?告诉她这就是命运,必须接受,否则刑法伺候?难道我们不应有所作为吗?”
在德国进行胚胎试验及有关伦理问题的讨论一直没有终止过,这主要包含了三类伦理问题:一类是禁止人的生殖性克隆。第二类是允许利用自然或选择性流产的胎儿细胞进行干细胞研究。第三类涉及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伦理,包括保护体外受精时多余的配子或囊胚、自然或自愿选择性流产的胎儿细胞、捐献生殖细胞者的知情权;保护捐献者的隐私权;禁止买卖人类配子、受精卵、胚胎和胎儿组织等。
胚胎是否具有“人格”,或以何种阶段的生命来判断胚胎是否具有人的道德地位,是德国长期以来争论的焦点。但人们不能否认,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可以提前筛除新生儿遗传疾病,保证健康婴儿出世,同时,遗传学诊断技术的出现更给基因治疗技术带来希望。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均认为,遗传学诊断技术是现代医学的又一重大进展。
(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 野 本报柏林7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