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27日 星期一

    “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

    ——访俄罗斯著名汉学家季塔连科院士

    《 光明日报 》( 2011年06月27日   16 版)
    季塔连科院士

        米哈伊尔·列昂季耶维奇·季塔连科院士是俄罗斯联邦功勋科学活动家、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俄中友协主席。

        季塔连科长期致力于中俄友好事业,为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影响。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纪念日,日前,本报记者对季塔连科院士进行了专访。

        季塔连科对记者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中国政治生活中伟大的历史性事件,也是国际解放运动史上的伟大事件。

        季塔连科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走过的艰难和光辉的历程。他说,中国共产党是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诞生的无产阶级政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在中国实践马列主义的理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中国共产党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把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建成了社会主义强国。

        季塔连科说,1927年,蒋介石叛变了革命,几乎一半的共产党人被杀害,中国共产党人被迫转入地下,他们走向农村,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理论,这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对国际民族解放运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产生了巨大影响。

        季塔连科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广大农村建立苏维埃红色政权,战胜了国民党的“五次围剿”,为了保存革命实力,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转战南北,在全国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最终到达了延安。为了抗日救国,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组成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国际上,中国和苏联组成反法西斯联盟。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破坏了统一战线,爆发了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解放了全中国,把国民党反动政府赶到了台湾。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人民开始建设社会主义,为尽快摘掉国家贫穷落后的帽子,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遗憾的是,由于缺乏经验,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过程中,出现了“大跃进”等冒进倾向,后来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开展自我批评,自我检讨、自我反思和自我改正。中国共产党重新反思历史,拨乱反正,带领人民开始了新的长征。中共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制定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改革开放总路线。 

        季塔连科说,30多年经济改革经验证明,社会主义仍具有巨大潜力和生命力,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中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为中国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允许所有经济方式的存在,允许国营、集体、私人和合资经济成分的共同存在,为了调节这些所有制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对宪法进行了修改,认为可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方式,引进先进的外国科技成果和资金,强调马列主义应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理论界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排除一切教条主义的干扰,开展群众性解放思想运动。根据变化了的形势,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广泛团结各民主党派,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社会基础。

        季塔连科认为,在大力发展和提高生产力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不能为了发展而发展,而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劳动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而创造有利条件,不仅要看到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让每一位生产者都能得到实惠。中国共产党一贯提倡“为人民服务”,现在又强调“以人为本”,胡锦涛主席又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又一重要内涵。

        季塔连科指出,90年的光辉历程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的马列主义政党。长期以来,中共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实践着国际共产主义领袖列宁的遗训,对社会主义进行重新思考和重新认识。30多年改革开放成果证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思考和认识是深刻的,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杨 政 本报莫斯科6月26日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